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總結2023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未來判斷
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做好經濟工作規律性認識:“五個必須”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部署2024年工作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宏觀政策
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科技創新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擴大內需
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領域改革
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擴大開放
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
化解風險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農”工作
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協調發展
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民生保障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注意四種關系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準確把握政策取向
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