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滑雪者來說,登坡總是緩慢的、辛苦的,但這是為驚險刺激的滑降積蓄勢能的關鍵步驟——厚積薄發的中國滑雪服品牌們也可以堅信這點。
12月,新疆阿勒泰的吉克普林,銀裝素裹。
從各地趕來的滑雪者們上山前,會從包里取出并拆開滑雪板,小心地刮開一層封蠟,然后放進雪里。這個儀式,圈內人稱之為“開板”。
除了阿勒泰,國內的長白山、亞布力、北大壺、崇禮等,國外的日本二世谷、法國高雪維爾、瑞士采爾馬特等都陸續迎來最佳滑雪期。2023年末至2024年初的雪季,是后冬奧時代的首個完整雪季,滑雪市場整體迎來了大爆發。
在滑雪熱的加持下,部分國產品牌的滑雪服成為近期爆賣的貨品:主打性價比的滑雪品牌AWKA蟬聯天貓滑雪服熱銷榜榜首長達6周;時尚戶外用品品牌VECTOR部分高客單價的雙板滑雪服在雙11期間的銷售量迅速突破千單;而VECTOR的滑雪用品姊妹品牌VECVEC今年第一次參與雙11,就以210%的增速超量達成KPI;羽絨服品牌雪中飛也推出了“高峰滑雪系列”,打造“年輕人的首套滑雪服”。
繼百元級沖鋒衣之后,國產滑雪服為何能成為中國消費者追捧的“神器”?其間整個行業又發生了什么?
四季滑雪不再是“難題”
雪季或許只是一個引子,滑雪服等裝備的熱銷早在今年夏季已有跡可循。
8月,天貓一組數據顯示,滑雪鞋、滑雪服等在7月躍升為人氣單品,30多個品牌滑雪裝備銷售額增長翻倍。值得一提的是,前五席中,AWKA與VECTOR均為近年崛起的國產滑雪用品品牌。
這恰好說明了兩點:一是滑雪服等用品正在中國迎來“全時段”的熱賣;二是國產品牌在迅速借機起勢。
打破滑雪服市場的季節性消費桎梏,得益于室內滑雪場在中國的高速發展。
《2023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13—2014年雪季,國內還只有5家室內雪場,但到了2022—2023雪季,這一數值已經達到50家。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在建的室內滑雪場項目超過10個。
當四季滑雪不再是“難題”,消費者不必像原來一樣受困于使用場景,擔心買的滑雪服長期閑置吃灰。
事實上,不光是室內滑雪,據《2023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后冬奧帶來的全民冰雪運動熱以及兒童滑雪教學、南半球換季滑雪等玩法,為滑雪帶來了超1900萬的消費者,也為更多戶外用品品牌提供了爆發的機遇。
“看得見的推手”
中國滑雪服市場的爆發,時運之外,還依賴于面料技術的升級。為什么早時中國商家都不愿意做滑雪服?
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制作材料。滑雪服與傳統服裝的生產有很大差別,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滑雪服對專業級面料開發以及后續應用到制作的技術要求極高——沒有好的面料,就做不出好的滑雪服。
舉個例子,運動戶外圈的不少用戶都會推崇GORE-TEX材質的服裝。這是美國戈爾(GORE)公司研發的一種帶豐富微孔的薄膜面料,簡單來說,它的孔徑遠小于水分子,又比蒸汽分子大很多,因此可以“阻隔水穿透,讓蒸汽通過”,由GORE-TEX制作的服裝能做到防水透氣,滿足消費者應對滑雪中沾雪、運動出汗的挑戰。
彼時,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都大批量采用GORE-TEX生產專業滑雪服,而國內品牌商家卻遲遲未動,既鮮少引入這種材料大規模制作滑雪服,也很少專門去開發制作類似的面料。
從理論上來說,很多年前國內就有能力生產類似面料,但卻少有人參與。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候中國運動戶外市場還未起勢,滑雪服更是很新的品類市場,需求小就要考慮有沒有必要投錢去競爭。
大商家看蛋糕小不愿投、新品牌想做卻不敢投,生產鏈源頭的工廠也有些“束手束腳”。
“滑雪服面料從研發、打樣開始就要投錢,最終結果也不一定保證預期效果,所以工廠不僅需要大單量來作為自身權益的底線,還需要和品牌不斷地磨合、考驗著耐性。”泰宇解釋。
但市場亦是機敏的。短短四五年的時間,以滑雪熱為代表的運動戶外就在中國的市場需求暴漲,這讓供應鏈端充分看到了滑雪服的潛力。
“部分頭部大廠品牌帶頭重倉滑雪服,在收購國際品牌的同時,也購買或引入了對應專業面料方面的各類技術,壁壘的大門正在被市場的需求打開。現在,很多國產戶外品牌都在使用知名品牌的面料,比如東麗Dermizax、索洛納、eVent等面料,和GORE-TEX相比同樣各有千秋。”泰宇談到,“而且許多服飾大廠與新興品牌也都開始自研滑雪服面料,進一步從生產端去解放生產力。”
“看不見的推手”
產業升級雖然讓國產滑雪服品牌得到了供應鏈的支持,這批新商家仍“步步為營”。
如何找到對應的消費者,盡快去消化庫存?中國滑雪服商家通常在消費者破圈、產品需求升級等方面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一方面,國產品牌的破圈主要渠道仍在電商平臺。今年才入駐天貓等平臺的VECVEC選擇通過雙11首發了雙板滑雪服、雪盔、雪鏡、手套等十余款新品。“塑造品牌形象是滑雪用品運營的主要方向之一,在重要的電商消費節日,我們作為新商家可以觸達更多的消費者。”
與此同時,VECVEC也通過優惠與投放,進一步把新品打爆。“平時品牌是嚴格限價的,折扣率不會低于9折,而今年雙11除了更好的折扣外,我們還贈送手套、雪鏡、頭盔等熱銷配件,并通過平臺進行比較精準的投放。”林懿楠談到。
另一方面,國產品牌在產品專業度、風格化方面也在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更多消費者加入滑雪圈,中國人的身材尺碼、審美風格與歐美主導的產品并不完全匹配,留下的市場空缺越來越明顯,國產品牌有了更多“露臉”的機會。
比如許多品牌的單板和雙板滑雪服都是通用的,但從外形與功能方面來說,其實兩種玩法的穿搭略有不同:單板滑雪通常搭配的服飾較為寬松,因為玩單板的年輕人較多,為了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要求,上衣通常會長一些;而雙板滑雪服相對來說更加修身,符合空氣動力學,因為這樣在滑雪時速度會更快,衣身相比單板雪服也會短一些,基本不會覆蓋住臀部,防止對腿部的限制和影響。
除了AWKA與VECVEC,南恩、Nobaday等品牌也被許多滑雪愛好者稱為“國貨之光”,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幾年前,消費者時常遇到只能挑選3000元以上滑雪服的消費難情形,已被逐漸打破。
當然,滑雪運動仍屬于有門檻的較高消費,尚未達到平民運動的水平,但中國消費者在運動戶外的長期潛力被業內人士看好,中國滑雪服市場的繼續崛起是一個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