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時尚界公開的秘密。未售出的存貨被送進焚化爐;多余的手提袋被砍掉,這樣它們就不能被轉賣了;完全可用的產品被送到垃圾填埋場,以避免打折和限時搶購。歐盟希望結束這些不可持續的做法。周一,它禁止銷毀未售出的紡織品和鞋類。
歐洲議會議員Alessandra Morett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是時候結束這種對我們的星球、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經濟如此有害的‘獲取、制造、處理’模式了。”。“禁止銷毀未售出的紡織品和鞋類將有助于快時尚制造商生產產品的方式發生轉變。”
這是加強可持續時尚立法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圍繞生態設計、綠色洗滌和紡織品廢物的新政策將在未來幾年逐步實施。銷毀未售出商品的禁令將是一個較長的準備時間:大型企業有兩年的時間來遵守,而中小企業被給予長達六年的時間。
尚不清楚該禁令是否適用于總部位于歐盟的公司,或任何在歐盟運營的公司,以及該禁令可能會對歐洲以外的地區產生何種影響。
即將進行澄清
德國時裝理事會和歐洲時裝聯盟(EFA)的首席執行官 Scott Lipinski說,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EFA呼吁歐盟澄清“未售出商品”和“銷毀”的含義。對EFA來說,未售出的商品意味著它們適合消費或銷售(不包括仿冒品、樣品或原型)。“我們的行業也堅定地致力于發展新的做法,如再制造和升級循環,這給未售出的產品帶來了第二次生命,同時允許創意自由蓬勃發展,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將結束這些做法的禁令。”
如果這些未售出的貨物沒有被銷毀,會發生什么情況,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它們會被運往世界各地嗎?它們會被重新用作死料還是被切碎并向下回收?直銷店會有充足的庫存出售嗎?”Grogan問道。
大型企業還必須披露每年丟棄多少未售出的消費品以及原因,歐盟希望這一規定將遏制生產過剩和破壞。EFA代表時尚產業及其各個歐洲時尚委員會游說歐盟,對品牌聲譽的連鎖效應有些擔憂。“從商業和競爭的角度考慮這種披露的風險,我們要求只向委員會或國家主管當局提供這種信息,”Lipinski說。
這會改變供應鏈嗎?
對于可持續時尚咨詢公司The Bear Scouts的創始人Dio Kurazawa來說,這是一個品牌提高供應鏈靈活性和擺脫許多人所依賴的批發模式的機會。他表示:“現在是支持預訂單和按需制造等創新的時候了。”“這對品牌來說是一個玩人工智能的機會,以了解預測的未來。技術可以幫助品牌更有意識地生產產品,因此他們首先會有更少的未售出商品。”
Grogan對這對于可持續時尚的普遍意義同樣樂觀。“很高興看到這比歐盟最初的提議更加雄心勃勃,而且特別提到了紡織品。她表示:“這表明政策制定者愿意創建一個更強大的體系。”。“禁止銷毀未售出的商品,可能會讓品牌重新思考其生產模式,并可能更好地預測其產品系列。”
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強制執行。品牌一次又一次地利用時尚界供應鏈缺乏透明度作為不良行為的借口。Kurazawa說,歐盟新禁令的部分挑戰將是證明品牌正在銷毀未售出的商品,更不用說他們是如何做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這樣做的。“顯然有人知道正在發生什么,在哪里發生,但歐盟會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