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私域電商、跨境電商……紡織服裝行業的新型電商模式正在快速發展,消費環境也在發生顛覆性變化,這都給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帶來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紡織服裝產業傳統的層層分銷模式受到劇烈沖擊,行業競爭逐漸從產品渠道之爭轉為供應鏈競爭。
“在互聯網背景下,市場渠道和消費需求呈現出越來越細分化、個性化、碎片化、多元化的特點,并形成了交叉疊加、盤根錯節的流通生態。唯有以集群作支撐的專業市場,方能滿足這種極大豐富性、極致性價比的多元化需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會長徐建華這樣表示。
服裝電商帶動行業發展
一直以來,產業集群以及專業市場都有力帶動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2022年,我國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200多個,經營面積萬平方米以上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800余家。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日前發布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景氣指數監測結果顯示,11月,專業市場管理者電商銷售指數為54.67,比10月的50.97上升3.7;商戶電商銷售指數為53.19,比10月的51上升2.19。
“管理者景氣指數樣本由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山東即墨服裝市場、江蘇疊石橋家紡市場、上海新七浦服裝市場、遼寧西柳服裝市場等31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組成;商戶景氣指數樣本由濤濤服飾、三得利紡織、偉邦家紡、維多利羊絨等147家商戶組成。”中國紡聯流通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11月是紡織服裝行業的銷售旺季,電商渠道有效帶動了紡織服裝消費的增長。
“專業市場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挑戰,處于深度調整中。”徐建華談道,“深度調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影響范圍大,二是經歷周期長,三是調整幅度深。深度調整會對專業市場的發展邏輯、產業定位、功能作用、上下游關系、供應鏈生態以及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和改變。”
近年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飛速發展,在擠壓了傳統服裝流通渠道的同時,也對服裝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商企業對小批量、多頻次的柔性供應鏈的需求日漸迫切,各產業集群也面臨著集群特色化產品不足以滿足本地電商企業需求的狀況,亟須更豐富的產品品類和款式,更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虎門、常熟、濮院、石獅、清河、即墨、西柳、株洲、洪合等一批紡織服裝電商型產業集群,依托雄厚的制造基礎、豐富的產品供應、高效的供應鏈響應水平,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紡織服裝電商產業的領跑“先鋒”。
“近些年,虎門的服裝業積極擁抱電子商務大潮,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注重培養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 東莞市虎門鎮黨委委員梁曉暉表示。
電商助力行業贏得挑戰
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以及專業市場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并不斷拓寬邊界、深耕渠道、融合創新。“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市場與集群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發展模式、路徑和經驗。”徐建華說。
在徐建華看來,無論是產地型專業市場,還是銷地型專業市場,如今都至少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行業發展帶來的對專業市場的市場空間的挑戰,二是傳統分銷模式功能弱化帶來渠道變革的挑戰,三是線上平臺快速發展和不斷迭代帶來的消費理念、消費內容、消費方式、消費場景變化等方面的挑戰。
如何應對挑戰,贏得挑戰?對于服裝產業集群虎門而言,未雨綢繆,是虎門服裝電商產業的“先手棋”。
“虎門的服裝電商產業起步于10多年前。近10年來,虎門服裝網上銷售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3.8%。2022年,虎門鎮服裝電商銷售額近580億元,每天從虎門發出的快遞超150萬單。” 虎門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李鼎如說。
東莞市電子商務聯合會會長、東莞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主任王偉介紹,目前,虎門的服裝跨境電商在阿里國際站有2500多家,亞馬遜商家有1000余家,速賣通商家有500多家,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商家有1000多家,跨境電商年銷售額超150億元。
“在湖北天門,服裝電商企業平臺注冊商鋪數量已經突破1萬家。” 天門市服裝電商行業協會副會長、天門龍之行集團副總經理彭睿介紹,“在跨境電商方面,希音平臺注冊商業有2000家左右,拼多多、Temu平臺注冊商家有100家左右。從銷售數據來看,2022年天門市服裝電商網絡銷售額約為200億元,網絡銷售服裝達2.9億件,日銷售1萬件以上的企業有20多家,日銷500件以上的服裝企業有1200多家。”
據彭睿介紹,今年1-8月,天門市服裝電商銷量達到了2.55億件,同比增長26.7%;交易額達204億元,同比增長29.3%;其中天門抖音女裝板塊交易量超過武漢,排名湖北省第一。“預計今年全年天門服裝電商銷售額可達400億元,在去年的基礎上將翻一番。” 彭睿說。
在彭睿看來,天門服裝電商產業的發展,也是得益于產業布局較早。
“2008年,廣州沙河商圈開啟第一個網絡批發市場的時候,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天門服裝企業進駐并開展網批業務。” 彭睿說,“從2008年到2020年,天門服裝人在電商領域通過在1688、淘寶、天貓、唯品會、拼多多、快手、抖音等電商平臺的長期深度耕耘,積累了不少經驗和資源,并培育出相當數量的服裝電商人才。”
搶占先機完善市場模式
搶占先機、下好“先手棋”,可以說是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依托電商產業實現新發展的“秘籍”。但是,對于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而言,找到 “先手棋”的落子之處,才是制勝的關鍵。
“這需要市場集群形成清晰的市場定位和可持續的升級路徑。”徐建華說,“比如廣州國際輕紡城自2006年以來就堅持舉辦大學生時裝周,柯橋、盛澤持續開展‘面料萬里行’活動,紅棉堅持舉辦紅棉國際男裝周,白馬、常熟、虎門、濮院、石獅等產業集群和市場商圈構筑線上線下融合生態,這都是提升市場集群影響力和號召力,尋找自身優勢‘選位落子’的有效措施。”
在湖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葉天毅看來,互聯網讓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工具得到進一步完善,而專業市場發展模式的變化,則是需求的個性化帶來的商業多元化的具體體現,是消費需求引發的市場模式的變化。
“電商只是我們的一個高級的工具或者渠道之一。過去批發市場的大批量、小批次,變成了現在的小批量、多批次,這需要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進一步適應市場的需求。”葉天毅說,“我們一方面要‘觸電’,擁抱互聯網,支持電商線上運營模式,另一方面要支持紡織服裝產業的品牌化發展,以及產業鏈的完善,做實做強批發市場向專業化市場、新品牌市場轉化的能力。”
“對于專業市場而言,市場的定位、渠道空間和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向專業化、極致化、深耕化方向升級。”徐建華說,專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是極大豐富性、極致性價比、極速快反應和極度原創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專業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空間。
“我們既要滿足分銷渠道的傳統需求、商超百貨需求,又要服務傳統貨架電商需求、直播電商需求乃至跨境電商需求;既要服務原創優品組貨的需求、柔性快反效率需求,又要滿足主播和平臺供應鏈服務的需求。”徐建華說,“市場一直在,需求也一直在,只是內容變了、渠道變了、服務對象變了、場景變了。因此,我們必須跟著變,甚至引領著變。只有如此,專業市場才能立于不慌亂、不落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