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過后,眼下的紡織市場頗有一番“大亂斗”的景象!前有原料價格節節攀升,后有膽布打破僵局,現在好像輪到染廠了。據聞,隨著幾十萬米的尼絲紡的日進倉量,近日,染廠也終于爆倉了!
“此次導致染廠爆倉的主因,主要品種為480尼絲紡和310尼絲紡。由于進倉數量驟然增加,車間內難以負荷,不得已只能將坯布堆放至室外。”相關人士說。
紡織服裝業作為“看天吃飯”的典型,歷史數據表明,服裝銷售情況與當季氣溫息息相關。季節更替帶來的溫度變化是影響服裝購置需求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當人們置身于巨大溫差之下,其購買相應服飾的欲望就會大幅度提升。
隨著氣溫斷崖式下降,無論是線下服裝店還是線上銷售平臺,羽絨服早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熱賣單品。而此次氣溫驟降又恰好趕上雙十一大促,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羽絨服的爆賣。數據顯示,雙十一啟動以來,唯品會運動羽絨服銷量同比增長35%,兒童羽絨服銷量同比增長24%,男士羽絨服銷量同比增長20%以上。再看看京東平臺數據,雙十一期間,京東羽絨品類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20%,是服裝品類的銷冠!
我們了解到,目前染廠承接的訂單都是內銷訂單。從產品角度看,尼絲紡又是制作羽絨服等秋冬服飾的理想面料。
由于市場前期觀望氣氛濃厚,企業入庫意愿較弱,隨著終端生產的需求,部分面料開始供不應求,面料價格自然隨之上漲。
而對于接下來行情的走勢,很多企業普遍認為外貿表現將弱于內貿,普遍采取謹慎觀望態度。但無論是外貿訂單還是內貿訂單,談判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客戶降價的情況。企業普遍認為,價格競爭是產業鏈陷入內卷的表現。目前,面料市場的供大于求,導致定價權會逐漸向買方傾斜。目前,一些企業擔心行情的過度炒作,后期面臨價格崩塌的風險。
也有許多紡織人士認為行情不能長久維持。一位做現貨的老板表示:“其實今年有許多人都在賭行情、賭天氣,從8月份開始就在準備羽絨服面料了,如今的這波行情也只是把之前的庫存清了。并且仍有許多人在備貨,說到底,很多貨并未到終端手里。”
此外,部分企業認為年底賬期是后期生產經營的最大障礙;另一些人認為,確保行情的連續性是最重要的。總的來說,11月以來,企業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需求端的復蘇程度將直接決定后續的市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