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環比擴大4.9%,至615億美元,高于經濟學家預期的598億美元,主要因為美國消費者對外國商品的需求依然堅挺,而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則小幅增加。
消費者對外國產品的需求持續堅挺
根據紀錄,在未經通脹調整的情況下,美國今年2月的進口額創下歷史紀錄,出口也增至超過一年以來新高。由于就業持續火爆以及低失業率,美國消費者對外國制造的手機、汽車的需求持續堅挺。9月,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赤字小幅增加,過去一年以來變化幅度不大。
數據顯示,經過通脹調整后,美國9月商品貿易赤字擴大至865億美元。同時,9月美國旅游業火爆,外國消費者來美國旅游的支出創下2019年底以來最高,而美國人出國旅游支出則距離歷史新高只差一步。
“我們初步估計,預計第四季度凈出口會有小幅貢獻,”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Rubeela Farooqi在報告中表示,“貿易前景尚不明朗,將取決于國內外需求和增長趨勢。”
企業庫存調整或已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企業的庫存調整似乎已經結束。
最新的月度物流經理指數(LMI)顯示,連續收縮了五個月的庫存在10月錄得擴張。該報告還表明,庫存水平上升了6點至53.4,升破了50這一榮枯分水嶺。
“如果庫存繼續擴張,將表明在整個2022年困擾經濟的商品大泡沫不僅消失了,而且企業現在準備開始重建庫存了。”報告稱。報告還指出,這種逆轉的原因包括小企業“曾由于現金流更緊張而對增加庫存猶豫不決,但現在似乎在重建庫存,可能是對第四季消費經濟投下信任票的表現”。
經濟仍面臨眾多不確定因素
但盡管如此,今年最后三個月,美國和全球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越來越多。
經濟學家預計,隨著勞動力市場開始降溫,消費者支出繼上一季度出現驚人增長之后將明顯放緩。上周發布的10月就業報告明顯降溫,同時海外經濟活動表現平淡,德國和英國等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可能會影響外國對美國產品的需求。
此前公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似乎印證了經濟學家的判斷。
美國10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超預期放緩;而失業率升至2022年1月以來的高位,意味著勞動力市場開始降溫。同時,由于商業活動疲軟以及雇主招聘速度放緩,美國10月ISM服務業指數降至51.8,不及預期的53,創五個月新低。
此外,美國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意外大幅回落,創2022年6月份以來最大單月降幅。1年期通脹預期激增至3.8%,創五個月新高,預期和前值均為3.2%。約49%的消費者表示,高物價正在侵蝕他們的生活水平,這一比例齊平于去年7月的記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