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紡織行情的“晴雨表”,印染廠的訂單情況最能反映今年紡織行情的真實狀態。近期印染行業協會發布的上半年數據,有意料之中的狀況,也有異于往年的特例。
生產269.64億米印染布虧損額同比增長24.23%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6月,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269.64億米,同比增長1.66%,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93個百分點,產量增速呈現逐步回升向好態勢。從月度產量來看,上半年各月產量均維持在50億米以上的較高水平。2023年以來,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居民線下消費場景不斷豐富,紡織品服裝終端消費回暖向好,為印染行業生產恢復提供重要支撐。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8%,增速較一季度回升3.8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穿類商品同比增長13.3%,增速分別高于吃類、用類商品4.4和3.0個百分點。
印染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總體呈現修復態勢,但與上年同期相比仍為負增長,尤其是利潤總額下降幅度較大,行業盈利壓力仍未緩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6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營業收入1364.65億元,同比降低3.2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9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9.37億元,同比下降24.34%,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2.33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3.05%,同比降低0.86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2.89%,同比降低0.80個百分點。1740家規模以上印染企業虧損戶數為672戶,虧損面38.62%,同比擴大3.4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1.94億元,同比增長24.23%。
印染行業效益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盡管疫情防控已全面放開,但疫情“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國內紡織品服裝這類可選消費的恢復力度仍顯不足,國際市場需求也呈現收縮態勢,有效需求不振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在生產成本維持高位的背景下,行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在染整設備市場總體不振時這個設備卻在逆勢增長
印染市場效益下滑的同時,染整設備總體也經營不振。2023年1-6月我國染整機械行業多數產品品類銷售呈現下降趨勢,行業整體持續承壓運行。
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統計,2023年1-6月,協會跟蹤的重點企業水洗機累計銷售約60臺,同比減少約18%。絲光機累計銷售12臺,同比減少約48%。退煮漂聯合機累計銷售29臺,同比降低約28%。跟蹤的重點企業圓網印花機累計銷售110臺,同比降低4%;平網印花機累計銷售8臺,同比下降20%;數碼印花設備銷售仍保持一定的增長。
協會重點企業染色機,包括溢流染色機和氣流/液染色機在內,累計銷售1500臺,同比基本持平。卷染機累計銷售200臺,同比增加52%。連續染色機累計銷售15臺,同比降低32%。1-6月,協會重點企業拉幅定形機累計銷售610臺,同比降低約19%。1-6月,我國印染及后整理機械進出口均呈下降態勢。據海關統計,1-6月,印染及后整理機械累計進口金額1.19億美元同比下降27.51%。進口來源國家和地區前五位分別是中國臺灣、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同期,印染及后整理機械累計出口金額3.85億美元,同比下降12.07%,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國對俄羅斯印染機械出口明顯增加。出口國家和地區前五位分別是越南、美國、印度、孟加拉國和俄羅斯。
據協會分析,整體來看,由疫情帶來的企業生產和流通等方面的影響減弱,企業經營和發展的信心雖有所提升,但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內外終端市場消費復蘇緩慢,下游印染用戶對設備投資意愿不高;機械企業在訂單減少的情況下,面臨著嚴重的市場無序競爭,利潤明顯下滑、缺乏技術創新。另外,外貿方面,在對傳統出口地區中,上半年唯有孟加拉國保持增長,印度、越南、柬埔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歐美市場均大幅下降,因此染整設備需求減弱,我國染整機械出口市場承受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