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清河縣人民政府、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主辦,清河縣羊絨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清河縣羊絨小鎮綜合管理中心、清河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清河縣巿場監督管理局承辦的中國山羊絨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聯盟成立會議在清河召開。
清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樊英俊在論壇致辭中指出,羊絨是"纖維寶石""纖維皇后","清河羊絨"是中國乃至世界絨毛行業的璀璨明珠。從上世紀 70年代開始,歷屆清河縣委、縣政府矢志不渝、接續奮斗,幾代清河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推動清河羊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清河縣年產銷山羊絨 6500噸,占全國的 65%、世界的40%,紡紗、制衣占全國的20%,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初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羊絨制品產銷基地,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美譽,被授予"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中國紡織服裝電商直播基地"、"中國羊絨制品流行趨勢發布基地"、"河北省羊絨紡織產業名縣"等稱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此次會議以專業的視角、淵博的學識、獨到的見解,共同研討行業新趨勢、新方向、新思路,必將為中國山羊絨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必將為清河羊絨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圍繞紡織行業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處長縱瑞龍指出,行業高質量發展一般要做到7個有機結合,即將擴大市場需求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將創新驅動發展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機結合;將保障基本民生同引領消費升級有機結合;將滿足生活消費同服務各領域發展有機結合;將傳承傳統文化同傳播現代時尚有機結合;將提升生產力水平同促進高質量就業有機結合;將鞏固國內產業優勢同加強國際合作有機結合。
對于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縱瑞龍提出做好7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二是培育紡織高端制造,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三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行業提質升級。四是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促進發展和諧永續。五是深入推進“三品”行動,培育新品優品名品。六是提升供給體系韌性,釋放市場需求潛力。七是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構建開放合作體系。他建議毛紡織行業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謀劃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紡織力量。
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劉家強在主題發言《中國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研究與實踐》中指出,今年中國的毛紡行業較去年有所復蘇,1~7月中國規模以上毛紡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利潤同比增長36.5%,以羊毛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8%。毛紡產品的重要市場上中國毛紡織產品所占比重呈下降。1-7月,美國從中國進口毛紡產品金額同比下降為21%,占美國市場比重為21%,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個百分點;日本從中國進口毛紡產品占日本市場的比重為34%,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個百分點;1-5月,歐盟數據顯示,歐盟區從中國進口的毛紡產品占歐盟市場的比重為3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1個百分點。
劉家強認為,目前毛紡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是羊毛等動物纖維供應呈下降狀況,產能增長空間總體下降,國際產業加快重新布局,生產要素增長較快。同時他也指出行業的有利因素是:國際消費平穩,國內消費需求人群集中度增加,在“三品”戰略驅動夏,品種趨向全品類、四季服,多元化,功能性、運動類、休閑類、家居類,品質方面產業呈現兩極分化,制造業品牌穩步提升,消費品牌持續發力;制造企業更顯高價值,可持續化發展。
針對近年來提出的低碳綠色發展,劉家強介紹了毛紡行業在碳排放方面所做研究工作,他表示,根據中毛協對重點企業調研數據估算,在不同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百分比中:電力占比約58%;熱力主要以蒸汽為主,占比約41%;其他能源碳僅占1%。在近4年內,中毛協對指定毛紡織行業重點企業進行跟蹤,在2016/2017和2019/2020跟蹤企業用電情況顯示,企業的用電總量在下降的同時,主營業務收入在升高,說明企業的用電強度在下降,表明行業重點企業在有效利用能源的條件下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此前,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向行業發出倡議,建立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聯盟,劉家強表示,聯盟的成立是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構建我國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新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行業綠色低碳制造水平,劉家強希望發動大家的力量共同研究行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并將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落地執行。
內蒙古自治區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主任王莉做《可持續發展戰略背景下毛絨產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研究展望》發言
會議期間,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授予清河縣“中國山羊絨產業綠色低碳實踐區”稱號,希望清河縣做好綠色低碳發展踐行工作,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幫助引導企業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打造清河山羊絨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引領示范作用。
會議還舉行了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聯盟成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