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24日,世界制造業大會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世界制造業大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重要國際會議,是安徽省的首位活動,有力促進了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讓世界更多分享中國制造機遇。本屆大會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致力打造安徽標志性、引領性、高能級的開放合作平臺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盛會。
9月21日,2023年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23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也將在同期舉辦。本次紡織集群會議的召開,不僅為我國紡織產業高端化發展帶來全新方向與抓手,也為“世界制造業大會”提供引發聚能影響力的宣傳和推廣平臺。
融合數字經濟,推進現代化紡織集群建設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綱要中提出推進七項重點行動,其中一項即是促進數字經濟和紡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行動。該行動綱要中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要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工業機器人等數字經濟關鍵技術在紡織行業的融入與應用,提升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能力。推動數字變革下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集群經濟是紡織產業最鮮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形態。一直以來,產業集群是支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生態、行業服務區域戰略的重要載體、產業要素高效循環的重要樞紐。紡織產業集群作為紡織全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任重道遠。截至到2022年底,由中國紡聯認定的產業集群試點總數達到了202個、紡織工業產值達到了3.77萬億元、就業人數超過700萬人、企業總數超過25萬戶。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為新時代培育發展世界級產業集群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探討中國式產業集群發展路徑、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產業集群理論提出了新命題。
引導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化向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品牌化和綠色化發展,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不斷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提升,也是當務之急。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路徑,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小微企業的必答題,也是紡織集群從規模到效益的必由之路。實際上,隨著消費形態、市場需求等變化,傳統的紡織服裝產業也面臨庫存壓力大、需求多變難匹配等諸多發展難題,“以銷定產”、“小單快反”行業背景下,集群產業鏈也亟需數據智能的數字化手段進行變革,幫助集群眾多服裝制造企業突破發展瓶頸,轉型數字化,共同打造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新生態。
在2022年工信部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中,蘇錫通高端紡織集群入選“國家隊”,這也是紡織產業集群首次入選。可以看出,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帶動幾十萬家中小企業全面實現現代化,是未來十幾年我們必須努力完成的任務。
集群共聚,提升安徽紡服集群競爭力
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高,在基本建成紡織強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推進紡織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紡織行業力量。
中國紡聯集群工作會議選擇在安徽召開,也是希望將產業發展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與區域發展聯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東中西融通發展的生產力布局。
安徽紡織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原材料、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成本優勢突出,同時在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具有有利條件,后發潛力巨大。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紡織服裝產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轉型升級,部分紡織企業開始布局外移。而對于深度融入長三角的安徽來說,承接產業轉移不僅有著先天的地緣優勢,更有著資源要素和人力優勢的支撐。
當下,安徽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已初具雛形與規模。特別是隨著安徽省把紡織服裝納入制造強省“7+5”重點產業,予以重點扶持、重點發展,產業規模、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材料和高端紡織面料及創意設計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十三五”以來,安徽省形成了以安慶、阜陽、亳州、池州、蚌埠、六安等地為代表的諸多新興紡織產業集群地,如今的承接產業轉移的趨勢日益加快,被眾多紡織服裝企業視為產業發展新的價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