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和必由之路。為深入總結交流山東省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經驗,進一步引導山東紡織產業開拓創新、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區域影響力和整體競爭力,更好地推進山東省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8月24日,2023山東省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淄博市周村區召開。
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主辦,周村區人民政府,淄博市傳統產業發展中心承辦,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支持。
會議由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春華主持。
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張海燕提到,產業集群是紡織產業最鮮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組織形態,是支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生態,是行業服務區域戰略的重要載體,是產業要素高效循環的重要樞紐。目前,全國有202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行業分布覆蓋全產業鏈。中國紡聯已經與12個產業集群、2個時尚小鎮建立世界級產業集群先行區(試點)共建關系,發揮集群集聚創新資源的優勢,強化一流創新基礎設施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
會上,她對山東省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近年來,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正向著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服務化延伸、生態化集聚方向加速轉型。針對未來集群發展,她指出,當下集群發展面臨著需求不足、要素供給嚴峻、數字化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產業集群要重視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建設,關注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資源要素配置條件,做好產業合理布局。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結合2023上半年棉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就支持棉紡織行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下半年棉紡織行業形勢展望以及協會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分享。他介紹,上半年,棉紡織行業有機遇更有挑戰。棉花原料價格脫離供需基本面持續上漲,國內消費雖有所回暖,但出口壓力仍然較大。行業經濟運行整體呈現“強預期、弱現實”特點,仍面臨較大壓力。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他還就當前行業面臨的棉花滑準稅配額、適時拋儲、提升棉花質量、適度出口、除塵地溝等典型問題的政策建議進行了介紹。
此外,他還結合當前行業發展形勢,就下半年棉紡織在內需市場、出口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展望。下半年協會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繼續推動相關困擾行業問題的解決;積極落實《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繼續建言獻策,爭取政策支持等。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規劃咨詢部主任沈鋰鳴指出,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正處在新、舊平衡態之間的過渡期。他用多個知名產業集群的實際案例總結出,新形勢下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點在于更新運行機制、升級產業載體和建立集群組織。
他表示,產業集群地要通過更新換代產品、提升技術和市場來尋找最適合的道路、并承擔成本壓力。通過打造復合型產業載體,引進專業服務機構,增加教育、醫療、娛樂等城市生活功能將產業園區向社區轉化。加強產業集群的公司化運作能力,對內協調資源,對外代表集群利益。
在主題演講環節,宿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民富,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永禮,德州市陵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風華,臨清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光,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光,山東省嘉祥縣手套產業協會會長、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華,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大數據處副處長張芳,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高級數字化專家蔡海濤等嘉賓分享了紡織服裝產業在帶動區域經濟、智能化等方面的發展經驗。
為進一步推動周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品牌化時尚化建設,為集群企業和相關機構搭建合作平臺,高效聯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有效推廣周村絲綢特色產業在當下時尚產業發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提升周村區及淄博市紡織服裝產業在全行業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加快周村區現代化絲綢產業體系建設,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淄博市周村區紡織絲綢行業商會將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會上舉行了簽約儀式。
相信山東省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將以本次大會的召開為契機,認真總結省內外先進集群的發展經驗,進一步帶領本集群集智創新、協調發展,更好地推進山東省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同時,積極把握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的歷史新定位,深入分析產業集群發展內生動力機制,大力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為現代化紡織服裝強國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