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竹紡織的“三星級”綠色廠房里,長達200米的定形車間不借助設備,便實現了自然通風;在向興集團的生產車間里,高效節能的生產設備隨處可見,產線聯動的立體倉庫科技感滿滿……
在福建晉江,綠色印染工廠正在加速興起。數據顯示,目前,晉江市已有7家企業獲得工信部印染行業規范條件認定,占全國近1/10,并累計獲評18個國家級、25個省級綠色制造示范榮譽。曾經靠“拼”和“闖”走出一片天地的晉江紡織印染產業,正在書寫綠色新篇章。
政策助力引領新變革
如今的晉江已集聚了近200家印染和面料后整理企業,除滿足本地紡織鞋服企業配套染整加工需求,銷售網絡還輻射全國各地紡織主產區。可以說,印染產業是晉江經濟發展的“底牌”之一。
在“雙碳”目標下,綠色轉型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印染產業該如何蛻變升級?
2022年,晉江市印發《晉江市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從頂層設計上搭框立架、建章立制,提出“深化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化改造升級,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在這一體系框架下,方案明確了轉型發展的三大要務:實施節能技改項目,倒逼印染、皮革等企業加快更新設備工藝;推進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鼓勵實施余熱余壓利用項目、中水回用項目;培育綠色制造主體,力爭每年有8家(次)企業入圍省級及以上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示范企業。
“晉江現有土地資源空間有限,要實現綠色轉型,既要在存量上優化,又要在增量上發力。” 晉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也夫分析,染整是紡織品深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關鍵環節,是晉江鞋服和紡織兩大產業鏈不可或缺的產業基礎和競爭優勢,未來發展的重點在于推進印染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在目標任務的引領下,晉江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并舉,強化綠色經濟產業的政策導向。一方面,在各級節能、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疊加出臺市級扶持政策,對綠色制造企業、實施“煤改氣”清潔能源替代的企業,分別給予獎勵;另一方面,進一步構建完善能耗評價機制,持續擴大清潔生產范疇,嚴控高能耗項目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表示,近年來,晉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晉江市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的發布,為晉江染整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整合提升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這都充分體現了晉江各級政府對紡織印染行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
一場向存量和變量要質量的“綠色變革”,在政企合力下有序鋪開。
龍頭企業展現新突破
在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內,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星級”綠色廠房,迎來送往了一波又一波的“取經人”。
走進廠區長達200米的定形車間,站在車間中段處,即使不借助通風設備,體感也透氣舒適。更加神奇的是,夏天,這個廠房的溫度還可比普通廠房低3℃-5℃。當然,這并不是綠色建筑的全部“秘密”。
作為全國紡織行業首個、福建省首個整體通過“三星級”綠色工業建筑認證的項目,工廠通過建筑設計優化,打造出了以自然通風采光為主、機械排煙為輔的節能型生產車間;廠區生產系統的水、電、汽也實現能源節約化管理,屋面覆蓋的太陽能光伏,還可為生產提供電量補充。
這座斥資8.5億元建設的綠色節能新廠,總共引進25項智能、綠色高科技制造技術。“我們在廠區各個環節都采用節能環保的設計,屋面搭設3.6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系統,年發電量約500萬千瓦時;兩級回用設計的中水反滲透膜系統,可使污水回用率達50%以上,4臺煙氣回收處理設備,對廢氣進行高效回收凈化處理,并進行余熱回收,一年可減排5000噸標煤,回收廠區穿行道路采用風光互補的智能路燈系統。”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向興(中國)集團的工廠里,全流程數據可視化的大屏幕,正時刻追蹤著生產環節的一舉一動,助力企業實現節能減排。
“綠色理念,是現代企業永續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集團自創立之初就堅持可持續發展,以造福社會為己任。” 該公司董事長黃再興介紹,向興在企業內部始終積極踐行“雙碳”目標,不斷優化流程,實現過程可追溯。
據介紹,向興集團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建立兩套污水處理及膜回用設備,并堅持使用清潔能源,采用綠色生產工藝。其中,在大量引進高效智能低耗的生產設備的同時,加強噴水織機的電機改造,并引進數字化管理技術和6S精益化管理模式,加強了對低污低耗可回收原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可回收/可降解產品的產量。公司還采用了三級能耗采集監控技術,實現了節能降碳新突破,水重復利用率達60%以上,碳排放總量增速為8.5%,遠低于印染布產量增速35.5%,單位產品的碳排放總量明顯下降。
園區升級擔當新角色
在晉江,印染企業綠意盎然,工業園區也在蓬勃發展。近年來,晉江積極從節能改造、工藝創新等方面著手進行節能環保提升,扎實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建設,鼓勵優質企業入園集聚發展,促進園區提質增效、做大做強。
有望在今年10月交付使用的晉江經開區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已經吸引了來自上海、蘇州、廈門等地的企業意向入駐。該項目招商負責人王鑫介紹,該微工業園項目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泉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首批試點項目,將建成產業空間1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預計可引進15家以上后整理精品工廠。
在這里,產業園區不是將企業“大雜燴”式簡單聚攏,而是通過建鏈補鏈延鏈,提供更好政務服務,營造良好產業生態。王鑫說:“除了4棟5層高的標準化廠房,園內將同步建設兩棟10層高的職工公寓,以及企業辦公樓、智慧立體倉庫、污水處理站、固廢倉庫等。園區還建立了專業研發中心與檢測中心,服務企業綠色升級,為入園企業提供紡織服裝面料的常規測試項目和生產過程中的檢測服務。”
“我們意向入駐5000-10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目前,公司已經在購置生產設備、原材料,希望能夠盡快進駐到園區。”蘇州福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振旺說,企業深耕紡織行業近30年,看好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工業園標準廠房的配置高,綠色低碳環保,辦公、宿舍、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也比較完善,對入駐企業來說,不僅省心還減少了投資。”
晉江市工信局三級主任科員、市園區辦副主任黃金發表示,下一步,晉江經濟開發區將組織運營方,以“一企一案”方式滿足入駐企業提出的定制化服務需求,以及不同產值規模和不同產業鏈環節對高標準生產、研發空間的需求,采取“標準化+定制化”的服務,讓企業無后顧之憂地“拎機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