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國外品牌的授權在中國賣是個好生意。
近期,永興東潤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興東潤)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據了解,永興東潤是大中華地區領先的全產業鏈童裝品牌運營商,是NIKE、Jordan、Converse、Levi’s、Hurley及Polo Ralph Lauren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大中華區運營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收入來看,永興東潤在大中華地區童裝品牌運營商中排名第7,也是2022年大中華地區排名第一的專營童裝品牌運營商;按童裝品牌數量(品牌收入達人民幣2億元以上的)來看,永興東潤在大中華地區的童裝品牌運營商中排名第一。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永興東潤的收入分別為17.06億元、20.27億元及18.26億元,主要來自于服飾、童靴和配飾,其中服飾收入占比超過50%。
永興東潤曾于2021年12月申請在創業板上市,2022年10月撤回申請,隨后轉戰港交所。
作為一家賣童裝的企業,永興東潤如何擁有多次沖擊IPO的底氣?從創業板轉戰港交所,永興東潤能否實現上市夢?還會面臨哪些挑戰?請看藍鯊消費的詳細解讀:
中港美三個家族聯合再創業
東南沿海的福建,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陣地,吸收了海外華僑的資金和技術,加上本地的人力資源等優勢,造就了海內外知名的“晉江系”鞋服企業。
永興東潤的創始人之一、董事長陳強是晉江人,也是一位“企二代”,其父陳澄清是晉江首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公司——鳳竹科技的締造者。陳強大專畢業后,進入家族企業,從基層做起,歷任車間主任、生產廠長、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上市公司供應部采購主管、營銷副總經理,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2012年,陳強只身前往到廈門,白手起家創立了永興東潤(ROOKIE)。永興東潤有三個創始股東,除了陳強(陳氏家族)外,還有來自香港的永聯家族及美國的Haddad家族。永聯家族控制著天河制衣有限公司,能夠為永興東潤提供生產代工服務。Haddad家族是北美經營品牌服飾的貿易和運營商,得益于Haddad家族的人脈資源,永興東潤取得了NIKE、Jordan、Converse、 Levi’s、Hurley及Polo Ralph Lauren在大中華地區的授權,并直接從各個品牌合作伙伴獲得Tommy Hilfiger及Calvin Klein在中國內地的授權。
永興東潤的發展得益于中國政府對于生育的政策變化:近年來,出于改善人口結構并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先后出臺了“二孩”和“三孩”政策,為童裝消費群的潛在增長奠定基礎。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7至2022年,童裝市場的整體復合增長率為5.1%。
與此同時,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成為父母,他們的時尚喜好日趨多樣化、著重個性化表達,要求童裝在跟隨時尚潮流的同時兼具功能性,并愿意為質量和品牌支付溢價。
而國際童裝品牌雖然擁有強大的品牌認可度和深受消費者歡迎,但它們進入大中華地區擴展業務時經常面對各種難題。因此,它們傾向于和知名品牌運營商合作,從而獲取更大市場份額。
由此,中國誕生了專營品牌運營商,它們愿意投入資源和精力去了解童裝市場的獨特需求,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偏好,提供更好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更具競爭優勢。招股書顯示,經過10年的發展,永興東潤在大中華地區童裝品牌運營商中排名第7,也是2022年大中華地區排名第一的專營童裝品牌運營商。
由于三大家族雄厚的資金和資源支撐,永興東潤并沒有進行大規模融資。截止上市前,三大家族(陳氏家族、永聯家族、Haddad家族)均擁有東興永潤28.17%股份,呈現三足鼎立格局。
童裝遇見“灰犀牛”
不過,盡管永興東潤一年能夠賣出20億元的童裝,但其“護城河”并非牢不可破,存在著種種漏洞。具體看來,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出生人口下滑導致業績下降
從歷史數據來看,自2016年放開二胎政策后,2017年我國新生兒人數來到了一個小高峰——1765萬。但很快,國內新生兒出生人數又一路下滑。2021年放開了三胎政策后,人們的生育意愿并沒有提高。2022年,國內新生兒出生數量進一步跌破1000萬大關,跌至956萬,人口出生率只有6.77‰。
受此波及,幼兒園出現關停潮,童裝實體閉店率升高。永興東潤招股書也透露,2022年其新開門店數量為115家,但關閉門店數量卻高達238家,門店總數已經連續三年下滑。在此影響下,永興東潤2022年營收利潤雙雙下降:營收從2021年的20.27億下降到18.26億元,凈利潤從2021年的2.4億元下降到1.64億元。
永興東潤的招股書也表示:“倘該等有利政府政策未能如計劃般刺激人口增長,而任何所導致低于預期的出生率可能會減少對我們童裝產品的需求,這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增長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2、品牌授權存變數
永興東潤之所以能夠在短短10年內獲得迅猛發展,獲得國際知名品牌授權是重要原因。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銷售NIKE、Jordan、Converse及Levi’s品牌產品的收入分別占永興東潤總收入的99.6%、99.2%及98.8%。
而為了獲得品牌授權,永興東潤2020年-2022年付出的特許權使用費分別為0.88億元、1.23億元和1.15億元,相當于凈利潤的70%,相當于永興東潤在給這些大品牌“打工”。同時,盡管永興東潤從Haddad獲得品牌授權可以延展到2045年,但其也透露“無法保證利益與創始股東Haddad保持一致”,未來能否繼續拿到品牌授權要打一個問號。
此外,隨著“國潮”的興起,加上耐克等品牌在幾次關鍵事件上做出影響國內消費者情緒的舉措,這些國際知名品牌正在被國內消費者“拋棄”。根據耐克最新的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耐克該季度營收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為12.4億美元,同比下降11%;但在大中華區營收為19.9億美元,僅微增1%。耐克在成人消費群體中的影響力消退,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童裝,獲得其授權的永興東潤,也將難逃耐克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牽連”。
出生人口下降,國潮興起等都會直接影響永興東潤的未來業績和投資人的增長預期,而這直接決定了它能否順利上市,以及能否拿到一個比較好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