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晉江企業生產的降溫風扇服在海外走紅。“無論生產多少貨,都會立刻被拉走。”接到大量來自日本、越南等客戶的風扇服訂單,連月來街潮浪人、愛情海等服裝企業持續處于趕貨狀態。
業內人士指出,時代在變,人們對衣服的品位也在變,對價格不再那么敏感。而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服裝具備越來越多的科技感。依托于多年積累形成的技術儲備、產業鏈配套、整線交付、設備一致性、良率提高、大規模制造等競爭力,極具創新力的晉江制造風靡全球。
“熱浪”來襲
連日來,泉州市街潮浪人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柯朝敏在朋友圈更新著動態,全部都與火爆的風扇服有關。
這些天,他要同時趕兩批貨,一批發往日本,一批發到越南。6月2日00:26,柯朝敏的朋友圈再次更新:“等車裝貨,終于完成任務。”
而這,也僅是片刻的空閑。接下來,他還需繼續晝夜不停趕下一批貨。
柯朝敏忙著生產的風扇服,緣何火爆?與當下的季節有關。
夏天炙熱的高溫,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如果能穿個空調出門就好了。”相信很多人都這樣“妄想”過。位于晉江市永和鎮的街潮浪人服飾,便生產出了這樣一款解決消費者痛點的“特制服裝”:在衣服下擺兩側旋轉裝進小風扇,插上充電寶,按下開關,便可任意選擇自然風、舒適風、速爽風,盡享清涼。從安裝到穿著,整個過程只需20秒。消費者亦可輕松拆卸清洗。
“在樹林里割橡膠的勞動者,擔心蚊蟲叮咬又害怕高溫,穿上長袖的風扇服便能一舉兩得。我們還有馬甲款、防曬款,電焊工、清潔工等高溫勞動者都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柯朝敏說。
柯朝敏告訴記者,今年是其做風扇服的第四年,但卻是訂單最為火爆的一年。這或許與今年的高溫天氣有關。
5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今年7月到9月產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80%,并且有60%的可能性將在5月到7月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將對全球許多地區氣候產生與拉尼娜現象相反的影響,可能加劇全球升溫。
這種苗頭,從4月份就冒出來了。彼時,他接到了不少越南的訂單。5月,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為此,我們陸續擴充了生產線、招聘新員工。至今已經擴了5條生產線,但生產的速度仍然趕不上訂單的供應。”柯朝敏告訴記者,所有的貨一下生產線還“燙”著,就被包裝、拉走。
在采訪柯朝敏的1小時里,記者在其不間斷的電話中,感受到客戶的“熱情似火”。
無獨有偶。位于晉江市龍湖鎮的晉江市愛情海服裝制造有限公司,也在為風扇服的訂單忙碌著。
“每年‘6·18’前,風扇服便開始火爆。環衛工、交警、工程工作者對這款衣服都青睞有加。因此,我們也在不斷地開辟不同的銷售渠道,如今在阿里巴巴、淘寶、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皆有銷售。”愛情海總經理張華茲告訴記者,這款產品在日本等地也十分受歡迎,公司在雅虎平臺上的銷售靠前,一年可售超7萬件。
提前“應戰”
“從下單到交貨只用了5天,貨能夠這么快交付,是我沒想到的。”記者在街潮浪人服飾采訪時,遇到剛下動車、前來驗貨的杭州客戶方立友。
方立友透露,自己主要是做農副產品的,客戶在越南。“5月初,客戶告訴我,越南很熱,風扇服在當地非常火爆,一年可以賣9個月,讓我幫忙找找廠家。5月5日,我在抖音平臺找到了柯朝敏。”
5月27日,方立友向柯朝敏下了第一筆訂單。6月1日,柯朝敏便完成了。如此快速地交付,讓方立友十分驚喜。隨即,他透露,這是雙方合作的第一筆訂單,只是小批量試單。接下來,雙方的合作將會進一步深入。
“因為今年風扇服訂單的勢頭早早就顯現,所以我們提早備了面輔料,訂單也能第一時間完成。”柯朝敏告訴記者,客戶下單后,公司在5~7天內便可完成出貨。
為了抓住風扇服訂單的這波紅利,晉企紛紛可謂做足充分準備。有提前備好面輔料的,亦有向供應鏈前端環節布局的。
去年年底,愛情海便開始著手成立團隊,引進設備,布局風扇等配件配套。“這些配件產品的技術難度不小,過去主要在廣東一帶生產,本土很少企業做這塊。也是出于這一理由,我看到了市場空間。”去年12月,張華茲還特地從廣東請了技術師傅,到公司為員工進行培訓。今年正月初八,配套產品生產線正式運行。
“今年以來,車間就沒有停過,訂單十分飽和。”張華茲算了一筆賬,公司自己生產配套產品,比向外采購能夠節能15%的成本。此外,自己控制供應鏈,不僅方便,還能做到快速反應。
張華茲的理念里,“快反”是一家企業不可或缺的能力。這一理念,能夠讓企業免于受制于人。
“2017年‘雙11’期間,我們所生產的發熱服突然爆單,但發熱服中必不可少的發熱片,卻陷入被動。彼時,廣東的供應商遲遲不發貨,我們錯失了很多機會。”那次的經歷讓張華茲意識到,這一過程中,速度是關鍵。作為供應鏈的一環,配套產品的反應速度決定了成品生產能不能跟得上客戶的需求。如果原材料半癱瘓或者卡住,那這筆訂單基本就黃了。
打造快反供應鏈,需要對供應商端進行把控。不是密切配合的長期供應商,可能不會愿意配合進行相應的變化。因此,長期穩定的供應商資源,是實施快反供應鏈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能有效與供應商密切配合,不如讓自己成為其中一環。張華茲的計劃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夯實自己的供應鏈基礎。
從生產到品牌
風扇服日漸火爆,越來越多企業也在思考著,如何讓這一“功能黑科技”,成為未來的夏日穿搭趨勢。
最近,日本潮流品牌FreshService聯手空調服科技公司Kuchofuku推出了一款全新“空調馬甲”:采用柔軟親膚的SOLOTEX面料,背部有2個小型嵌入式風扇,可以向內吹風建立氣流循環,讓汗水快速蒸發達到清涼的效果。該產品在市場引起不小關注。
事實上,隨著不斷的發展,風扇服早期出現的硬件問題,例如電量不足、電池壽命、吹風噪音、風力不足、衣服沉重等,在不斷持續改良中,漸無技術壁壘。而越來越多企業也認識到,既然硬件已經達到天花板,通過與潮流品牌合作,可以在設計上與普通廠家拉開差距,吸引年輕人買單,開拓更多銷售市場,同時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便于進一步打造品牌效應。
日本戶外時尚品牌meanswhile在2020年聯手Kuchofuku推出過一款“空調雨衣”,該單品在2020年發布時只接受預售,也許是賣得不錯,2021年還小補了一次貨;藤原浩與清永浩文共同打理的uniform experiment,2019-2021連續三年與日本空調服龍頭BURTLE推出了一系列空調服產品,包括沖鋒衣、運動背心、釣魚馬甲等,吸引大量眼球;2020年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Nike聯合一系列潮流品牌推出東京奧運限定系列,其中Virgil Abloh留意到了日本特色的空調服,在聯名中也融入了相關設計以示致敬。
此外,人們熟知的日本運動品牌Asics、Mizuno也在做空調服,甚至有公司專門為員工定制空調服,防止員工中暑,空調服已經成為日本夏季的常態。
2022年,根據日本紡織行業刊物Sen-i News的報道,日本的空調服市場在過去5年翻了兩番,達到了1.2億美元,并且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將風扇安裝到書包、坐墊、床墊甚至寵物用品上。
“我們是2018年開始生產風扇服,算是業內較早的一批。風扇服的外徑也從起初的7厘米,做到了現在的10厘米,功力、風力越來越大。款式上,也在不斷豐富,有長袖款、馬甲款、防曬款等十幾款。”張華茲認為,唯有不斷創新,產品才能從功能性、款式等多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