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蘇北小城”,近年來紡織產業悄然發力,正在迎來一波高端紡織產業轉移的風口。6月15-6月16日,中國化纖科技大會(洪澤2023)在此舉辦,讓紡織化纖行業把目光聚焦到這里——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
高新紡織成主導產業
近年來,洪澤將紡織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圍繞纖維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洪澤經濟開發區創建于2001年10月,2006年4月被批準為江蘇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為21平方公里,遠景規劃面積為33平方公里,是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全國紡織服裝產業試點園區、江蘇省特種纖維紡織產業園區。2022年,洪澤獲評“江蘇省高新紡織產業基地”。
洪澤經濟開發區目前已初步形成“‘三綸’驅動、優勢互補”的差異化纖維產業鏈發展架構,包括以臺華新材為鏈主的高新尼龍紡織多品類、差異化錦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佩浦科技、三聯新材料為鏈主的綠色再生、差異化滌綸材料產業鏈集群,以超美斯、奧維芳綸為鏈主的芳綸纖維材料產業鏈集群,并在蘇北已樹立差異化纖維特色產業園區的地位。
特重大項目密集落戶
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洪澤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了臺華新材(江蘇)有限公司,建設臺華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占地約2230畝,主營產品包括錦綸66、再生錦綸、阻燃錦綸及錦綸面料等。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0萬噸再生產品、年產12萬噸PA66錦綸、年產20萬噸PA6錦綸絲,還將形成年產6億米錦綸坯布、年產2億米染色后整理的產能規模。項目達產達效后,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今年1月開工建設,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70天。目前,一期項目45萬平方米廠房已陸續封頂,部分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其中已經有兩條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
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洪澤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了年產10萬噸差異化紡絲項目。該項目主要生產非氨彈性纖維、功能性纖維、多功能復合纖維,以及綠色再生生物基纖維等。項目采取邊建設、邊投產快速推進,目前紡絲和加彈裝置已試生產。
三聯新材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采用切片紡工藝生產差別化滌綸纖維,可以按照客戶需求柔性化定制纖維。“比如,客戶如果下單幾十公斤這種小規模的,我們都可以做。我們主打小批量、多品種、多功能、柔性化定制。在我們的生產車間,不同的紡位可以生產不同品種的纖維。”
江蘇佩浦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2月,在洪澤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5萬噸綠色再生纖維產業鏈項目,還將形成年產4億米再生面料、年產2億米原液著色定型以及年產1億米染整生產加工能力。
淮安市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趙正蘭表示,洪澤目前已經集聚了三聯新材料、宏港毛紡、虹緯紡織等規模企業35家,落戶了臺華新材、源涌新材料、佩浦高分子等一批重特大項目,初步形成從紡織纖維到面料織布、加工的產業鏈。2022年獲評“江蘇省高新紡織產業基地”。
政策給力讓產業發力
能吸引一批新項目落戶,自然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給予纖維材料產業發展高度重視。
淮安市洪澤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左鵬介紹,纖維材料主導產業土地總規劃8200畝,已建成2000畝,在建3200畝,還將再新規劃3000畝;提升一座、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具有日處理10萬噸污水能力;新建220kV、110kV變電站各一座,滿足片區用電需求;還成立10億元專項扶持產業基金,每年落實纖維產業科研經費1000萬元……
“洪澤經濟開發區緊盯纖維材料特色產業定位,將圍繞政府招商政策扶持、國資公共平臺載體建設、市場高端品牌對接導入、企業差異化快速反應生產、協會行業標準編制助力、資本集聚資金融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貼心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構建纖維產業發展生態圈,成為適合纖維材料投資的熱土。開發區將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構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二是培育壯大一流創新企業;三是健全開放協同創新平臺;四是激發人才技術創新活力。”左鵬說。
趙正蘭指出,洪澤今后要在多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持續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緊盯當前國際國內化纖產業發展新趨勢,著力在差異化纖維技術、再生及生物基纖維、纖維產業數字化、高性能纖維產業等方面尋求突破,加大與頭部企業對接力度,爭取更多企業落戶洪澤。
二是持續在強化創新上下功夫。切實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院所合作,建設產才融合高地,科技創新高地,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
三是持續在集群發展上下功夫。圍繞強核補鏈,加快構建完整的綠色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材料產業鏈,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綠色低碳差異化纖維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開票銷售超百億元,打造特色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此外,洪澤經濟開發區日前還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接下來,雙方將合作共建“綠色低碳差異化纖維產業基地”,共同整合洪澤纖維材料產業的優勢資源,進一步明確未來發展定位,共同推進合作共建基地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