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1.44萬億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8218.3億美元,同比增長0.5%;進口6171.2億美元,同比下降7.1%;貿易順差2047.1億美元。按人民幣計算,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
紡織行業數據也與之相近。3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額超今年2月和去年同期,出口總體趨穩。按美元計,3月紡織服裝出口263.9億美元,環比大增82%,同比增長20%。
訂單來自何處?
有的紡織人就有疑問了,一季度出口數據那么好,但市場感受卻有所不同,這些訂單是從哪里來的呢?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東南亞出口同比大幅增加28%,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大增了59.3%。
不知道紡織人是否記得,今年3月,很多企業手頭上單子不多,但染廠卻爆滿,實際上,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面料是出口至新興市場的。與原先出口歐美的訂單獲取渠道不同,這些訂單很多來源于新的渠道,很多紡織人在短時間內可能接觸不到。
新興市場的崛起
以往,一般由發達國家負責消費并掌握科技,資源國提供資源,制造業國家負責生產,導致了發達國家國民富,市場大,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資源和勞動力,但本身卻沒有多少消費能力。
今年開年以來,在經濟危機及通脹的威脅下,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也開始精打細算,大品牌對面料使勁壓價,和他們做生意的利潤大幅下滑,那邊的市場變得沒那么“香”了。
另一方面,一些過去紡織人沒那么重視的市場,比如中東,南美,俄羅斯,非洲等,在世界新秩序重建的過程中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消費潛力。
當然,我們能在第一時間獲利,也少不了RCEP與“一帶一路”提前布局的功勞。
紡企亟待改變
5月1日晚間最新消息,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宣告倒閉,而OPEC+多個產油國又開始對原油進行減產,金融危機及通脹還將持續,歐美消費者的短期需求難以回升。
在高端紡織品方面,主要出口地還是在歐美市場,而隨著高端消費品的內需市場不斷增長,紡織企業可以著力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而在常規紡織品方面,新興市場潛力無窮,每個新興市場都有自身的獨特需求,比如印度市場就喜歡性價比高的,俄羅斯市場則尤其看重衣物的防寒需求,這些都需要紡織人在未來的時間里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