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簡稱:中國紡聯)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張傳雄,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叢政等一行前往五洋紡機有限公司(簡稱:五洋紡機)進行回訪考察。東華大學副校長陳革,五洋紡機董事長王敏其、副總經理王水、王菡珠等參加了考察活動。
五洋紡機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研發和生產系列經編機、高檔經編全成形服飾的綜合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五洋紡機、五洋賽德、艾詩麗3D經編服飾、數字工廠、五洋越南等多個實體。公司與南理工、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天津工大等國內多所高校合作,成立雙針床經編機產品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經編機運動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多個科研機構,現已具備設計、開發高速、高效、智能化系列紡機產品的能力。公司依托“互聯網+智能制造”平臺打造了國內首創“高效織造智能化經編生產線”,并開發了經編生產線智能管理系統,對經編生產線的每個生產環節進行全程數據采集、傳輸、診斷、維護管理和遠程控制,形成智能生產模式。
2021年底,五洋紡機和東華大學等聯合研發的“數字化全成形經編裝備及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項目獲得“紡織之光”2021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進步獎一等。陳革代表項目組匯報了獲獎項目的總體情況、主要創新點和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到,數字化全成形經編,實現了紗線上機3D智能編織,一體成形"織就穿"生產服裝新模式,為衛星天線、航天網格基布、多用途充氣墊、家紡產品、功能網具等提供經編裝備,實現了功能纖維、短纖全成形編織;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實現訂單、原料、整經、編織、包裝、倉儲、物流等人機物、產供銷的大數據全閉環智能管理。
王敏其在調研中強調,3D全成形編織技術是紡織服裝生產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無需剪裁、縫制,沒有縫線,也不會造成材料的浪費,能達到低成本、一次成型,品類全,生產周期短的效果,是針織行業重要的技術創新方向。同時針對傳統經編設備單機版控制模式、生產數據無法有效監測、監控和協同應用等問題,迫切需要實現生產數據的有效采集和優化應用,實現生產線的智能化及遠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他指出,五洋紡機作為典型的家族企業,未來需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代際傳承為支撐,培養行業的百年老店。
叢政在座談會中談到,五洋紡機的數字化全成形經編裝備項目,是這幾年公司持續推動機械加工與軟件網絡平臺智能制造的厚積薄發,同時也是公司極強的市場把握能力與迅速相應的集中體現。
張傳雄充分肯定了公司近幾年取得的成就,他提到,推動針織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是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待未來企業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基礎上,能夠深度實現高端、智能、綠色裝備的協同開發和應用,將企業打造成高端、綠色和智能經編裝備及制品的主要創新者和引領者。
葉志民在座談交流會中對項目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他表示,要促進科技創新和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敢于冒險,敢于創新,敢于投入;而院校有教師,學生,有優秀人才。企業提出想法,依托于院校科研力量,進行合作開發,兩者結合才能達到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