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紡織外貿市場承壓,面臨歐美市場外需減弱、國際競爭加劇等挑戰。正因如此,三月旺季下的外貿紡企并沒有迎來大批量訂單,而是零星下達的寥寥數個訂單。
中美雙邊貿易往來受限制
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5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遠沒有結束。先是從關稅開始,一環加一環,然后涉及到貿易的方方面面,最后又演變成技術戰、人才戰、金融戰,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近期,“千萬美元中國紡織服裝被扣留”的消息又傳遍了紡織業,行業內貿易爭端卷土重來。
一位主要出口美國的紡織貿易商就表示:“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客戶下單的數量也在逐漸減少。舉例子,原來1000萬的單子,現在只有700萬。并且這700萬訂單還是一些要求苛刻、工藝操作復雜的訂單。簡單點說,我們現在接到的訂單都是些‘殘羹冷炙’,優質訂單都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了。”
出口遭打壓,訂單轉移至東南亞地區
很明顯,從布老板口中我們也得知,目前紡織面料服裝訂單轉移的現象日趨明顯。全球紡織服裝出口最大市場為中國,但是近些年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及東南亞等市場發展,中國市場份額有所下滑。
2022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375.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
2022年12月,孟加拉國服裝出口同比增長9.5%,7月、8月和11月同比飆升71%、50%和27%。
可見我國的服裝外貿訂單轉移明顯。尤其是前幾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海運費高企、全球大通脹等使得回流國內的訂單再次發生轉移,或轉向成本更加低廉地區,或轉向地理位置更近的地區,或轉向貿易環境更加穩定的市場。
今年在通脹加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俄烏戰爭等復雜的國際局勢背景下,全球紡織服裝需求有所減弱,進而對各市場的進出口造成影響。但國內紡企們卻沒有受到阻礙,努力拓展新市場,搶占份額。
據央視網消息報道:近期外貿企業積極應對,想辦法穩住訂單,同時拓展新市場,中國外貿韌性正在不斷增強。
拓展多元化市場有效增強了外貿出口的穩定性,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都增長了15%以上。與此同時,針對國際分工調整帶來的訂單轉移,許多外貿企業更是主動求變,開始打造自有品牌,擺脫對于代工訂單的路徑依賴。
雖然目前在實際的外貿市場中還未能體會到外貿形勢的緩和,但隨著企業積極應對,走出去拓展新市場,“日久見人心”,接下來一定會看到一些成果。下半年本身是外貿市場的主要下單階段,在外貿形勢不斷恢復下,后續的行情仍是值得紡織人期待的。
從下游需求上來看,開年后外貿訂單下達不暢,原本該下的訂單都沒有下達。4月,或能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下半年隨著經濟的復蘇,我國紡織外貿出口仍存一定優勢,后期或將迎來機會。
企業赴境外參展辦展是幫助企業對接客戶、創造商機、爭取訂單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