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質量變革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有賴于促進發展質量變革。質量變革,包括通常所說的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國民經濟各領域、各層面的素質。這是一場從理念、目標、制度到具體領域工作細節的全方位變革,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要順應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大趨勢,堅持質量為先,夯實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技術能力和技術基礎,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性價比合理、安全性與穩定性高的產品和服務,塑造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及品牌創造能力,不斷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廣東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任務較重,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在質量變革上下功夫,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牽引,堅定不移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開展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構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支持培育更多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精準推進效率變革
效率是經濟發展的永恒追求。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投入產出比較的競爭、效率高低的競爭。高質量發展涉及經濟增長的全要素全過程,推動效率變革,就是要填平各種低效率洼地,提升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并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穩固基礎。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效益優先為目標,以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抓手,在破除無效供給、培育新動能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上下功夫,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大循環,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同時,還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穩步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廣東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開展“畝均”等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鞏固國企改革發展成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積極承接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下大力氣抓好工業投資,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充分激發動力變革
加快動力變革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重要條件。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根本上是改革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著力破除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體制機制,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另一方面,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出現,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必由之路,是釋放資源活力、激發增長新動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是廣東最鮮明的特征。過去,廣東以“敢為天下先”的擔當率先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如今,乘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廣東更要積極作為,以改革創新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把娃娃的事辦好、把祖國的未來培養好。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攻堅,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東路徑”,探索多樣化引才用才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切實提升創新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