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政府工作報告就此作出具體部署。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同時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優化舉措擴大消費
過去5年,我國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著力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去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9%,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全國政協委員、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表示,進一步擴大消費既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現實之需,又是助推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長遠之計。需在促進消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暢通堵點,釋放全社會消費潛力,更好發揮消費在實現更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石嘴山市迫切的愿望。”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石嘴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偉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全力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帶動大產業、支撐大戰略、保障大民生。
當前,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境挑戰,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正處于向消費拉動和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強大的國內需求勢必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多位代表委員表示,著力擴大內需,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要從消費和投資入手,不斷優化政策舉措,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量質齊升釋放潛力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凸顯,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萬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3.2萬億元。但仍有部分問題困擾著消費提質升級,拉動消費重“量”更要提“質”。
“最后一公里”往往是影響農村消費升級的關鍵一環。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工業品下不去,農產品也上不來”,阻礙農村居民消費和增收。針對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愛力表示,加快完善新型村郵站建設運營,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對于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要求和發展條件呈現新特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六盤水市副市長陳婷婷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旅游消費正在加速回暖,應加快提振旅游經濟,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同時,要持續做好國家、省、市紓困政策貫徹落實,培育壯大更多旅游業經營主體。
“綠色消費是我國消費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全國政協委員、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洪杰表示,應進一步鼓勵綠色低碳消費,完善綠色低碳產品消費激勵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同時,進一步強化市場管理,清理假冒和不規范使用低碳標識的商品,讓真正的綠色低碳產品脫穎而出。
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還有較大投資空間,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全國人大代表、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來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把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放在重要位置,這表明擴大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力量。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民間投資是投資的主力軍,在推動經濟發展、穩定整體投資、擴大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于仁杰表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應從科技、人才、金融、土地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對專精特新、行業龍頭、實體制造等企業支持力度,提高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幫助民營企業破解融資難問題,切實提升民營企業的盈利和投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