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定三星級以上工程師62名,推廣共性技術90余項,解決企業個性化難題1700余個,實現“揭榜掛帥”項目21項,推動各類專利、軟件著作權及花樣版權等協同創新成果1.5萬余項,孵化創業企業33家,產學研等成果轉化產出效益3.69億元……日前,柯橋區印染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協同創新中心”)舉行榮譽表彰大會,會上一系列協同創新成果引人關注。
2022年,協同創新中心堅持“產才融合、雙向賦能”理念,圍繞紡織印染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發展需求,聚焦“卓越工程師”隊伍引、育、用,整合海內外人才資源和創新要素,全產業鏈尋找培育工程師,努力打造貫穿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以中心為啟動區塊的浙江省首批六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鑒湖實驗室)”揭牌成立。“浙里工程師”跨場景應用累計吸引6.5萬余人和678家制造印染行業企業入駐,發布高質量成果73項,累計服務企業9500余家次。
“作為一名聚焦紡織印染技術服務與人才培養的工程師,紡織印染科技創新、企業服務、科技推廣、產品開發和人才培養是我最重要的職責。”王潮霞是江南大學柯橋輕紡產業技術中心主任,過去一年她一直奔走在無錫和柯橋兩地,以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學術積累,吸引專業人才匯聚柯橋,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王潮霞表示,未來她的工作將緊緊圍繞“綠色、智慧、時尚”的發展方向,開發低能耗印染加工技術,協助企業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同時,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術論壇、科技講座以及技術培訓,提升紡織印染人員技術水平。圍繞生態、功能、智能,開發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端紡織產品。此外,進一步培養實用型、復合型高端專業人才,提升大學生的應用開發能力,充實紡織印染高端人才庫。
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總工程師沈一峰坦言,在技術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紡織產業的提升已經面臨如何互聯互通的難題,如新面料的開發,需要材料、紡紗、織造、染整、化工、機械、設計、市場等各行業或專業的技術和信息,但實際每個企業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為此,我們需要發揮協同創新的優勢,通過資源要素的新鏈接與新組合,提供創新發展的源動力。技術服務、技術推廣、培訓提升、研發攻關,這是印染工程師們接下來工作的主要方向。”沈一峰說。
據了解,協同創新中心是紹興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科創平臺之一,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目前已入駐西紡紡織產業創新研究院、江南大學柯橋輕紡產業技術中心、東紡紡織產業創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臺,并配套建設工程師工作室、研發實驗中心、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交流中心、共享打版中心等。
“我們將持續深化與高校研究院所,與優秀技術團隊,與行業協會和專業的深度合作,為柯橋紡織行業輸送更多前沿技術,培育更多科技人才,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與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助力紡織印染企業破解創新發展中存在的痛點、堵點,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紡織印染企業創新發展,產才融合、雙向賦能,為奮力打造現代化‘國際紡都、杭紹星城’匯聚工程師強大合力。”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