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速增長,2021年高位運行,2022年進入深度調整通道。2023年,行業又將如何發展呢?
做精產品穩住訂單
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下,2022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保持相對穩定,但盈利下行壓力較大。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0.3%和10.4%。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調研,2022年1-11月,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工業增加值保持增長,景氣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行業生產和銷售保持相對穩定,市場需求逐步回暖。
生產方面,市場需求的復蘇帶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統計,2022年樣本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70%的比重達到73.2%。非織造布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有所好轉。
在中國非織造行業十強企業中排名第三的的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簡稱“恒天嘉華”)2022年訂單充足,憑借著精制“一塊布”,該公司逐步成長為一家享譽國內外的醫療衛生用非織造材料的行業領軍企業。
憑借PP紡粘非織造系列產品,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俊富非織造”)成功入選第六批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
特色領域表現亮眼
從產業用紡織品各細分領域來看,非織造布、土工用紡織品、襯布材料三大領域總體發展穩定,其中土工用紡織品、襯布材料發展向好,表現突出。
2022年1-11月,非織造布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1.6%和31.8%;繩、索、纜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4.4%和10.3%;紡織帶、簾子布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5.7%和3.2%;篷、帆布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3%和21.6%;過濾、土工用紡織品所在的其他產業用紡織品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5.7%和13.1%。
2022年,我國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在水利、交通、鐵路、水運、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得到長足發展。國產土工建筑材料的技術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國內骨干企業生產的相關產品廣泛應用于重大工程建設,逐步成為中國工程建設中土工建筑材料的重要支撐產業,實現了替代進口的目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土工材料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原材料價格波動,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轉型升級較慢等問題。未來土工建筑材料行業仍需深入研討可持續工程和綠色工程,提供更高質、高效的產品和設計方案,致力于實現環境友好目標,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
深度調整搶抓機遇
隨著全社會對產業用紡織品的全新認識,行業發展擁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維穩、創新、抓機遇,成為2023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關鍵詞。
2023年行業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推動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自主創新更廣泛地融入產業鏈創新鏈,服務行業所需,為產業用紡織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力量支撐。
在市場新的發展格局下,未來產業用紡織品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紡織的新技術、新材料將會得到大量應用,行業將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