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2年,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遠超預期。紡織行業面臨各種壓力,攻堅克難,保持了行業發展的整體平穩,在穩定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創造就業空間、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持續不斷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力。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紡織行業多年來信息化建設一系列成果的延續,更是在新時期的新理念和新發展。在新形勢下,紡織行業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等領域獲得新進展。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層面,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領域做出了戰略部署。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各地區、各行業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相關政府部門加快落實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領。2022年12月,國家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榜單,樹立了一批各行業、各領域的排頭兵。紡織行業的示范工廠有福建晉江華宇、新疆昌吉溢達等;優秀場景有華昊無紡布、福建聚纖、長源紡織、宏港紡織、鳳竹紡織、裕大華紡織等,涉及智能在線監測、人機協同制造、精益生產管理、工藝動態優化等場景。
行業組織全面開展引導和服務
2022年6月,中國紡聯發布了《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加快推動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
2022年7月由中國工程院主導編制的《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發布,首次新增了工業基礎軟件的內容,紡織行業工業軟件包括行業化MES、ERP、APS、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紡織車間仿真軟件、服裝3D 虛擬設計等內容,為政府組織攻關提供參考,為社會資本選擇投資基礎領域提供指引。
中國紡機協會會同其他機構,建設圍繞紡織行業的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包括了紡織裝備互聯互通及運維,紡織智能工廠建設,紡織成熟度評價及供應鏈、物流、視覺檢測等系列標準的制定,為紡織行業開展智能制造提供有力支撐。
智能制造向終端產業延伸
智能制造是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攻方向,智能化生產線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核心領域,前一階段以化纖、紡紗等上游產業為主,近年來逐步向服裝、家紡等下游終端產業延伸,并充分考慮了終端消費產品的特點,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魏橋嘉嘉家紡與東華大學等單位合作,建設了床品高效短流程示范工廠,包括智能裁剪、縫制、打包等智能化生產線。其中開發了面料疵點智能在線檢測技術、產品載具自動變軌分流與多軌并行智能吊掛技術、自動打包入庫一體化智能技術、數據驅動的床品生產多要素生產智能管控技術等,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
大楊集團建設了多條由智能化生產設備組建的西裝規模化柔性定制生產線,借助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系統,開發了量體標準和量體數據系統、千萬級版型數據庫、字典式編碼統一物料管理系統,不僅滿足了單裁定制業務的生產工藝要求,而且實現了大批量生產與單量單裁定制生產的柔性組織,滿足了企業規模化定制生產的需求。
另外,在智能化裝備方面,杰克公司研發了用于服裝智能化生產的智能裁剪設備、智能吊掛協同、物聯網模板機和自動化縫制單元等配套設備;青島雙清推出了采用創新技術的全智能筒紗輸送與包裝系統。
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重在集成服務
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2022年在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的推動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體現了數字化轉型著力點的效果。
桐昆集團投入應用的化纖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五大業態和28家工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了“五橫四縱”的數字化管理體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綜合應用,集成了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等多領域,實現了全鏈條、跨領域、跨區域的融合發展。
紅豆集團建設了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以產品個性化、設計協同化、供應敏捷化、制造柔性化、決策智能化為標準,集成了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的一體化平臺,帶動上下游紡織服裝供應鏈企業數百家入駐平臺,接入多種設備和紡織服裝工業App,推進紡織企業“智改數轉”。
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新領域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在新的領域推廣應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智能化水平。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運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了紡織品顏色智慧云系統,通過顏色分析和企劃,實現產品設計的自動化與數字化,應用于紡織、服裝企業和相關教育機構、設計工作室,有效降低了企業顏色研發的成本。
惠州學院與旭日商貿公司合作,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品牌服裝生產鏈適配新營銷模式的技術研究,開發了適配新零售模式的服裝生產制造云平臺,建立了與國內主要電商平臺接口,打通了服裝產業上下游及各方合作企業。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紡織行業面臨的發展形勢整體較為復雜嚴峻,國際環境和國內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對疫情防控措施做出重要調整,有利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激發消費活力,紡織行業將以更加積極的行動來迎接市場機遇和風險挑戰。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強化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優勢,加大工業互聯網的著力點力度,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將為紡織行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行業規劃
2023年是實施《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的關鍵一年,行業組織將加大培育先進,推廣示范的力度。推進措施包括促進智能制造、智慧設計、智慧營銷創新發展,組織、遴選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發布相關解決方案重點推廣名錄,推進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示范基地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推動中國紡織服裝大數據中心建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行業的融合應用。
培育推廣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針對紡織行業共性需求和主要細分行業特點,以研發設計、生產計劃調度、質量管控、倉儲配送、綠色環保、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等關鍵環節和以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集成化應用為重點,培育并形成一批符合行業需求、應用效果顯著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進行推廣應用,并納入重點推廣名錄,進行試點示范,同時支持行業內外解決方案提供商不斷提高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大力研發共性關鍵技術,針對生產制造流程中關鍵技術裝備、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智能化服務的開發和應用領域,形成重大科技成果,提高我國紡織數字化轉型的自主創新水平。
著力提高面向各個細分行業的智能制造的產業化水平,推動裝備、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協同創新,推動紡織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逐步形成紡織各個領域龍頭企業先行推進、一大批定位于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度參與的發展生態。
全方位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面向龍頭企業內外部一體化管控、細分領域專業化服務、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平臺服務能力,有力輻射行業上下游、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打造貫通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推動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加快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的創新發展。
鼓勵企業對外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逐步構建設計、生產與供應鏈資源有效組織的協同制造體系;對內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入開展數據集成應用,實現企業生產與運營管理的智能決策和深度優化。同時,在行業中推廣和普及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主線,貫穿于各個細分行業和技術領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日新月異,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成果應用引人注目。紡織行業要實現融合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握紡織行業的特點,針對企業的行業化需求。
一是著力提升創新能力。發揮行業規劃引導的作用,堅持產學研結合,加大行業化基礎技術和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
二是積極推廣,深化技術應用。組織開展應用試點示范,在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中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
三是培育產業生態。建立相關產業技術聯盟,匯聚優勢資源,加快培育具有競爭力的行業化產品和骨干企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技術開發、技術培訓、測試認證、投融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