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外貿實現了新的突破,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績來之不易。2022全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超過4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6.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7%(以美元計增長4.4%),規模再上新臺階,中國已連續第六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2全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達3233.4億美元,同比增長2.6%(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5.9%),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紡織品出口1479.5億美元,同比增長2.0%(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4.9%);服裝出口1754.0億美元,同比增長3.2%(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7%)。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減速,衰退陰影涌現,海外主要經濟體的服裝零售承壓。預計2023年上半年,行業對外貿易將面臨較大壓力。同時,挑戰與機遇并存,進入新的一年,隨著我國出入境政策的便利化調整,紡織服裝企業獲取海外訂單的渠道將全面快速恢復,有利于企業在全球市場化的激烈競爭中,充分發揮行業的全產業鏈優勢和產品開發、高效生產等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國際市場份額有望保持穩定。
RCEP生效實施一周年
14個成員國進出口額占外貿總值30.8%
2023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實施一周年。一年來,我國高質量實施RCEP,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走向深入。據海關統計,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12.95萬億元,增長7.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0.8%。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進出口比重穩步提升。隨著RCEP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對區域內貿易的促進作用持續顯現。一到四季度,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0.4%、30.5%、30.7%和31.4%。
二是貿易往來活躍。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速超過兩位數的達到了8個,其中對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老撾進出口增速均超過了20%。對韓國的進出口規模位居我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的首位,達到2.41億萬億元,增長3.2%。
三是產業合作增強。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中間產品8.7萬億元,增長8.5%,占同期我國對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值的67.2%,從主要商品看,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分別增長13.2%和20.7%,其中電子元件、蓄電池、汽車分別增長15%、50.3%和71.6%。我國自RCEP其他成員國進口機電產品、金屬礦及礦砂、消費品也分別占46.2%、10.4%和10.2%;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進口值增長較快。
四是民營企業的表現亮眼。2022年民營企業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6.56萬億元,增長17.4%,占同期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值的50.6%,比重較上年提升4.3個百分點。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外貿比重持續提升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周年,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年均增長8.6%,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進出口13.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4%,高出整體增速1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89萬億元,增長20%;進口5.94萬億元,增長18.7%。亮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占我國外貿的比重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達到32.9%,較上年提升了3.2個百分點,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2013年提升了7.9個百分點。
二是對中亞5國、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等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增長較快。2022年,我國對中亞5國、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等進出口分別增長45.4%、42.1%和37.2%,同期對東盟進出口6.52萬億元,增長15%,占我國對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的47.1%。
三是產業鏈供應鏈互補性增強。2022年,我國對沿線國家出口中間產品4.44萬億元,增長23.9%,占同期我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總值的56.3%。其中紡織品、電子元件、基本有機化學品和汽車零配件出口分別增長14.5%、21.1%、31.3%和24.6%。同期,進口能源產品、農產品穩定增長,分別進口2.46萬億元和3704.1億元,增速分別為58.8%和13.4%。
四是民營企業與沿線國家貿易活力進一步激發。2022年,民營企業對沿線國家進出口7.85萬億元,增長26.7%,占同期我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的56.8%,比重較上年提升3.3個百分點。
展望今年,呂大良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仍然較多。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要更加堅定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