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一天天臨近,冰雪運動持續破圈,我國冰雪服裝產業迎來新發展契機。受產業鏈傳導影響,面料企業也爭相布局,加大工藝開發和技術投入,讓這個冬天“燃”起來。
超暖抓絨為業績增溫
近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制服裝備正式亮相。這些制服裝備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科技含量,把功能性、民族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將在冬奧賽場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其面料供應商包括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制服裝備,供北京冬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及志愿者穿著使用,在功能上能夠滿足冬奧會各種工作場景的需求,在科技含量和綠色可持續方面都達到行業先進水平。面料的正面圖案融合了中國傳統山水畫與冬奧核心圖形的雪山圖景,反面是具有保暖性的抓絨面料。該公司研發部經理張義男介紹:“經過檢測,該款面料保暖性能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2倍左右,同時還兼具抗起球、抗靜電、輕薄透氣、彈力大等特性,能保證運動員的穿著感更加舒適。”
嘉麟杰還在設計、生產等各環節踐行著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理念。張義男說:“在冬奧會服飾面料開發環節,公司采用的是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瓶、廢舊紡織品做成的再生紗線。”相關數據顯示,嘉麟杰近年來圍繞新原料、新工藝、新風格,持續進行環保升級。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3901.5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又投入2700萬元,在行業內排名前列。
該公司總裁楊世濱透露,正是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公司最終與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合作伙伴安踏公司簽訂供貨協議,成為冬奧會制服面料供應商,同時還提供志愿者運動手套、帽子,以及相關國際奧組委、中國代表團和國家隊長袖針織衫保暖針織面料。
嘉麟杰的業績也因此水漲船高。近期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紡織業務銷售額明顯增加,同時由于持續加強對成本費用的管控,降本增效,合理控制銷售費用等支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精密印花讓訂單量飛漲
紹興乾雍紡織有限公司同樣是北京冬奧會的面料供應商之一。該公司總經理蕭興水表示,公司能夠被北京冬奧組委選中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冬奧會服裝面料供應,憑借的是獨特的尼龍印花技術和工藝。
蕭興水指出:“尼龍布比普通滌綸布強度高兩到三倍,對印花工藝要求很高,所以尼龍面料的印花通常以純色或簡單花型為主。而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制服設計,為體現中國水墨畫的韻味和筆觸,采用了3D花型,立體感強,顏色層次豐富,對印花的精細度要求極高。”
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該公司光前期打樣就耗時近5個月。“為了還原設計上獨特的顏色,我們定向開發了幾款納米墨水。”蕭興水說,納米墨水化學穩定性強,而且更加環保。在顏色比對上,除了使用對色儀器,設計師還進行嚴格的人工比對,以1平方厘米為單位,一個點一個點進行對色,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除了顏色,面料上的印花尺寸也進行了反復調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及志愿者賽事制服共7萬多套,有上百個不同的款式和尺寸。“為了精益求精,設計師沒有簡單化地進行等比例放大或縮小,而是在效果圖出來后一點點地去修正。”蕭興水說。
得益于北京冬奧會的青睞,乾雍紡織在業內名氣大漲,來自加拿大、新西蘭等國的訂單接踵而來。“預計今年納稅銷售額能達到8000多萬元,比去年翻一倍。公司未來的目標是搶占時尚功能性面料制高點。”蕭興水表示,公司準備明年大干一場,把原來面積只有5畝的工廠擴充到21畝,新增10條生產線,將產能提升1.4倍。
百花齊放搶占冰雪市場
乘著體育盛會的東風,還有很多面料企業也推出了相關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
江蘇三豐特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近期開發了一款名為肽肌泡(NuSkin)合成面料。“該款面料具有很強的親水性,可根據外部濕度變化而收縮和溶脹。當外界濕度過低時產生收縮,它會擴大排氣孔的直徑,從而獲得良好的通風和防潮性能;當外界濕度過大產生溶脹,會減小排氣孔的直徑,從而達到良好的防水性和隔熱性。”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肽肌泡面料從研發到整個生產過程,選擇100%水性材料,且不含甲醛和二甲基甲酰胺,對環境友好,適合在沖鋒衣和羽絨服上應用。
專注于城市休閑時尚面料研發的浙江金點子紡織有限公司,也把開發方向延申到滑雪服面料上面。該公司推出的Ski-Snowboard面料經過專業涂層壓制處理,具有透氣、防水、防寒、防污等優勢,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戶外滑雪體驗。軟殼系列則將保暖防風面料與防水層相結合,外層為防水防風面料,內里為抓絨面料,保暖性遠超傳統的夾克面料,且具有重量輕、攜帶方便、透氣性好等優勢。
“冰雪運動已成為一種潮流時尚趨勢,人們變得不僅追求服飾或物質上的滿足,還漸漸向潮流式的生活方式而轉變。”蘇州錦尊紡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推出的納米科技面料滿足了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具有防水透氣的功能,在能阻擋外面的風、雨雪的同時,還可以將人體多余的熱氣擴散出去。
蘇州市興豐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的零下無絨系列產品,在短短的幾年里已經遠銷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法國等31個國家。該系列產品其意為,當溫度降到零下,服裝不需要羽絨等其他填充物,也可以達到保暖的效果。“運用零下無絨技術生產的產品不僅僅可以保暖還可以調溫,更核心的是用空氣替代了羽絨,可以減少制造羽絨所產生的廢氣廢水的排放,更加節能減碳。”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今年7月還成立了零下無絨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便更好地服務國內外品牌,更高效地跟海內外客戶溝通。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幾年將是冰雪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市場規模的擴大還是消費熱情的高漲,都將為面料企業開發新產品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產品升級、新技術應用突破面料的季節性和區域性局限,或將是面料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