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區市場監管局:63組紡織品服裝不合格
2018-12-13 08:55:07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廣西區市場監管局日前發布的2018年流通領域及網絡平臺紡織品服裝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示,在抽檢的4類共142組商品中,有63組不合格,整體合格率為55.6%。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產品使用說明、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以及染色牢度等。
據了解,此次共抽查了廣西百色、河池、柳州、貴港、桂林、賀州、南寧、梧州、玉林等9個地市,以及天貓、京東兩個網絡平臺銷售的商品。依據國家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等標準要求的安全性指標進行檢測。檢測項目涉及產品使用說明、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耐酸/堿汗漬色牢度、耐干/濕摩擦色牢度、異味、耐皂洗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起球、接縫強力、撕破強力、頂破強力、斷裂強力等。
結果顯示,線下抽取樣品60組,合格35組,樣品合格率為58.3%;線上抽取樣品82組,合格44組,樣品合格率為53.7%。在天貓平臺抽取的20批次商品中,不合格數有10批次,不合格率是50%;在京東平臺抽取的62批次商品中,不合格數達28批次,不合格率為54.8%。
從不合格項目來看,有42組產品使用說明項目不合格,有31組纖維含量項目不合格。
據介紹,產品使用說明不合格的原因包括無制造者名稱及地址、無產品名稱、無規格號型、無維護方法、無執行標準、纖維名稱或維護方法標注不規范、內外標信息標注不一致等多種情況。究其根源,一是企業對標識標準的規定和說明內容不熟悉。二是標識和說明的管理混亂,說明書與樣品標識各項內容沒有從標準要求、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
纖維含量項目不合格的原因包括纖維名稱標注不規范,纖維含量多標、錯標、漏標,纖維含量允差超過國家標準等。
另外,有2到6組樣品的染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在本次檢測中被判定為不合格。
廣西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對于抽查中發現問題的商品,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有效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