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日下午,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將單方面退出2015年由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簽訂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核協議是“糟糕”的協議,并表示美國將重啟在伊核協議下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美稱將對伊實施“最高等級”制裁
特朗普表示,伊朗長期以來一直抱有發展核武器的意圖,伊核協議并沒有完全去除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沒有限制其彈道導彈研發,反而為伊朗解除了經濟制裁,讓伊朗繼續獲得發展核武器的經費。
當天,特朗普宣布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等級”的經濟制裁,但沒有提及制裁的具體細節。隨后,美國財政部發布消息稱,將對伊朗的能源、汽車以及金融等領域實施制裁,制裁將于未來三個月到半年內開始。在此期間,美國允許國際企業退出和伊朗的商業合作,之后制裁將全面生效。
特朗普指伊核協議是“歷史錯誤”奧巴馬:退出才是極其錯誤的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六國與伊朗經過艱難談判,于2015年7月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是國際社會在防止核擴散方面所取得最顯著成果之一。然而,特朗普從總統競選期間就一直公開抨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的錯誤”;上臺后,更是多次措辭強硬地威脅退出伊核協議,還對伊朗采取更多制裁措施,阻礙外資進入伊朗。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其他協議簽署國認為伊朗并沒有任何違反協議的行為,但是特朗普依然決定將退出協議。
在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之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表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決定是“極其錯誤的,會產生誤導作用”。
專家預測油價將大幅飆升 原油已突破70美元重要關口,創三年半以來新高!
由于市場對美國重新向伊朗發動制裁的擔憂不斷加劇,從情緒面支撐了國際油價的穩步提升。迪拜國家銀行曾在報告中表示,若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全球石油供應量每天可能減少80萬桶。在OPEC和其它主要產油國實施減產協議之際,由于擔心伊核問題會引起原油供應減少,使全球油價自2014年11月以來,首次上漲至每桶70美元以上。
美原油價格走勢圖
WTI原油期貨早間突破70美元,為2014年11月27日以來首次,創三年半新高,布油也突破75美元。上海原油期貨漲破460元/桶,日內漲逾3.2%,創掛牌上市以來新高。
更有專業人士大膽預計,原油后期操作,下一階段多頭漲勢將在72.7美元一帶,每次階段性上升,支撐上移,從而有望在今年去測試80美元重要關口;雖說目前80美元離現在價格還有些許遙遠,但是72.7美元則是觸手可及的點位。
但也有分析指出,美國若單純廢除伊朗核協議,對油價的支撐或相對有限。只有中東局勢重新緊張,伊朗卷入新的戰爭,油價才有可能大幅飆升。如果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不排除油價有沖高回落的可能。
伴隨著國際油價又一波強勢拉漲行情,“敏銳”的滌綸長絲市場當仁不讓,再度邁入了上升通道。
在原油提振下,上周末聚酯主流廠家報價多有50-100元/噸的上漲空間;周一(7日)滌綸長絲市場再度迎來上漲行情,部分廠家如恒力化纖、天圣化纖、東南新材料等產品報價仍有50-100元/噸的拉漲,也有部分廠家報價雖企穩,但前期優惠多有取消。
在國際油價帶來的強勁提振沖擊下,聚酯主流產銷再度迎來暴增;據聞,有個別“瘋狂”的廠家,在兩小時內銷售了三千噸。據統計,7日滌綸長絲市場主流產銷集中在200-300%附近,部分較好的廠家高達400%、500%。有市場人士預計下游織造廠家在90%的高開工率下,又將會迎來一波采購備貨期。
聚酯市場產銷的激增,自然而然帶動了聚酯廠家庫存的進一步下降;目前主流廠家的庫存已處于年內的偏低水平,幾乎是回到了春節前的低庫存狀態。從中國綢都網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滌絲市場整體庫存下降至5-16天;具體產品方面,其中POY庫存降至4-9天,FDY庫存至3-8天附近,而DTY庫存則至14-22天左右。據聞,部分規格緊張的熱銷品,還需要排隊等貨!
國際油價強勢攀升,滌綸長絲量價齊升,聚酯原料市場自然也是不甘落后;PTA期貨拉漲1%,現貨同步走高!
在國際油價走高帶動下,5日PX價格也有拉漲;其中亞洲PX價格漲10.67美元至970.67美元/噸FOB韓國和989.67美元/噸CFR中國,歐洲PX價格漲20美元至901美元/噸FOB鹿特丹。
PTA期貨面在利好提振下,終盤收漲,其中主力1809合約以5656元/噸收盤,與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相比,上漲了56元/噸,漲幅為1.0%。現貨方面市場行情同步走高,據聞內盤市場報價上漲至5590-5640元/噸左右,成交商談上升至5560-5590元/噸附近。
另外,同為聚酯原料的乙二醇市場在經歷了一度的下跌行情后,也出現了小幅抬升的勢頭;有市場人士預計近日乙二醇價格下跌至近階段低位,后續或有反彈動力。
綜上所述,聚酯原料后期仍有走高的可能,再加上下游需求仍存,化纖廠家在低庫存的支撐下,預計繼續小幅拉漲的可能性較大。(部分信息參考:央視新聞、布佬板,由全球紡織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