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江蘇省植棉面積為40.3萬畝,預計產量3.2萬噸,目前當地籽棉資源過少,無法滿足當地軋花廠開工生產,紡織原料主要依靠新疆、山東等地棉花。江蘇鹽城、南通等地軋花廠,近年來將棉花收購、加工、經營的觸角重伸向異地。據統計,大豐區今年棉花種植面積不足3000畝,正常年景下,3000畝棉田生產的籽棉約750噸,僅僅是一個中小型軋花廠一半的加工量,當地大大小小上百家棉企(400型棉企19家)都面臨著走出去經營的處境。
有的去新疆,更多的是到了山東、安徽、河北。規模大、實力強、客戶廣的企業去了新疆;小型企業依靠企業加工資質和技術人員到鄰近省區收購籽棉,然后包租外地車間加工、銷售,因為本地軋花生產線已基本廢止,從異地將棉花拉回加工在成本、安全等多方面是不合算的。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江蘇鹽城、南通是長江流域傳統優質棉主產區,其在收購、加工、經營上重視質量,加工出的皮棉備受紡企青睞。正因為這些優勢,江蘇鹽城、南通一帶的棉花收購技術、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外流現象很多,或走出去收購加工棉花,或與鄰近省區同行攜手合作,而本地棉花產銷會否出現恢復,涉棉企業暫時先出去覓食維持生存,或許是對本地棉花生產東山再起的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