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紡織非遺”熱度不斷躥升,大事頻繁發生。7月10日,紡織非遺又在廣東潮州以三件大事掀起新一輪熱潮。
7月10日,第一個由行業性組織負責建立的傳統工藝工作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儀式在廣東潮州隆重舉行,同期還舉行了首期潮州釘金刺繡研習班開班典禮,以及服裝品牌與潮州傳統工藝對接交流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陳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辦公室主任段紅,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潮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市長殷昭舉,文化部非遺司副處長張曉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李當岐,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苑洪琪,廣東名瑞集團董事長蔡民強,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中紡聯品牌辦副主任屈飛,中紡聯非遺辦公室主任張家洲、主任助理陸茵,來自藝之卉、例外、酷特智能、聚豐泉定制、中山裝文化館等企業及機構的代表,以及潮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同出席了潮州工作站成立儀式及相關活動。
事件1
為全國提供示范案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正式成立
經文化部研究批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正式成立,并于7月10日在潮州舉行了成立儀式。這是文化部自去年3月開始在我國非遺重點地區支持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以來,第一個由行業性組織負責建立的傳統工藝工作站。潮州工作站設在廣東名瑞集團,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廣東省文化廳、潮州市政府、潮州市文化局、廣東名瑞集團共同派駐人員負責工作站工作。
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成立是一件大喜事,這是廣東省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工作站,對推動潮州乃至全國的傳統工藝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潮州擁有深厚的底蘊,中紡聯擁有豐富的海內外產業資源,相信潮州傳統工藝將借此機遇邁上振興發展的新臺階。”殷昭舉介紹說,潮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唯一的工藝美術之都,目前擁有34項省級非遺項目、1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61位省級非遺傳承人、16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刺繡是潮文化的組成部分,包括潮繡、抽紗、珠繡三個項目。潮州刺繡、潮州抽紗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珠繡是省級非遺項目。
“建立工作站,要形成資源整合平臺,探索和積累振興傳統工藝的經驗,為全國提供示范案例。”陳通在發言中表示,為了將《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落實落地,文化部支持和推動具有重要影響力、號召力的單位和地方開展合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勇于擔當,開拓創新,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同潮州實現了全面對接,并建立工作站。在歷史文化深厚、傳統工藝項目多水平高的潮州,相信中紡聯一定能統籌整合資源優勢,建設管理規范、運營良好、水平一流的模范工作站,共同推動以潮州刺繡、抽紗、珠繡等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為代表的潮州傳統工藝開拓新局面。
高勇在講話中指出,潮州工作站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適應新形勢,在尊重并保持紡織服裝傳統工藝本真性、完整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環境的傳承與發展模式,吸納更多有實力、有品牌、有渠道的企業積極主動參與紡織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探索“以企業為主體、以文化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載體、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紡織傳統工藝傳承新思路、新模式。以潮州刺繡工藝先行先試,為紡、染、織、印等其他紡織傳統工藝提供經驗和借鑒。積極探索并推進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產、流通與銷售,將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和產品,延伸保護鏈,增強傳統工藝自身造血機能,促進紡織非遺和傳統工藝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潮州工作站設有五大工作目標:一是以潮州刺繡為重點,改善材料、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提高品質,提高傳統工藝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從業者收入,擴大傳統工藝的就業容量。
二是幫助當地培育品牌。通過培育品牌,引入質量控制標準,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和管理走進傳統工藝,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進國內外市場的系列產品。
三是在振興傳統工藝的過程中,深入發現、認識、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與傳統工藝的精髓和價值,恢復和弘揚面臨消失和退化的優秀工藝和文化。
四是以工作站為平臺,開展研習培訓、示范引導,幫助當地培養隊伍,增強傳統工藝發展后勁,并形成可推廣的經驗。
五是建立傳統工藝交流機制,向國內外展示中國振興傳統工藝優秀成果,開展紡織類傳統工藝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事件2
培育專業人才隊伍
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首期潮州釘金刺繡研習班開班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潮州的金銀線立體墊高技藝,是潮繡乃至中國刺繡里最獨特的技藝。目前,這項傳統工藝跟很多非遺項目一樣,正面臨著刺繡人才斷層、技藝后繼無人的困局,急需培養出年輕一代傳承人。
此次釘金刺繡傳統工藝研習恰逢潮州工作站的成立,并以此為平臺、為契機,將通過研習培訓、示范引導,來幫助當地培養刺繡專業人才隊伍。當天上午,首期釘金刺繡研習班開班典禮在名瑞聚繡軒舉行。
對此,孫淮濱評價說,今年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為使傳統工藝提升傳承能力,在當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對此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傳承培訓班,希望學員們能夠通過學習,強基礎,拓眼界,提素養。
陳通也表示,振興潮繡等傳統工藝的核心在于人才,希望工作站能充分調動資源,將最好的作品、老師和服務提供給學員們;也希望學員們突破自我,不斷求教,取長補短,力爭早日誕生新一代的傳統工藝大師。
作為此次研習班的負責人,蔡民強介紹說,首期研習班的培訓時間為三個月,第一階段3~5天,了解工藝技法等基本手法;第二階段,20~25天,熟悉繡法的各個步驟和過程;第三階段,30~50天,從整體掌握釘金繡的完整的繡法。在每一個階段都設置了考核環節,并向他們開放名瑞集團的多重資源助力學員們開展研習。據蔡民強透露,相較于首期的專業性而言,第二期培訓將面向更加年輕的群體設立興趣班。
在開班儀式后,來賓們先后觀摩了研習現場,并參觀了中國刺繡藝術展館。潮繡充滿浮雕立體感,并結合金銀線繡,色彩豐富、典雅,風格高貴獨特。技藝高超的潮繡作品,令來賓們贊嘆不已。
事件3
深度對接傳統與現代
服裝品牌與潮州傳統工藝對接交流會舉行
在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當日,由潮州工作站與中國服裝協會共同主辦的“服裝品牌與潮州傳統工藝對接交流會”在潮州名瑞集團舉行。
來自藝之卉、例外、酷特智能、聚豐泉定制、中山裝文化館、故宮博物院等企業和單位的負責人,先后走進了潮州抽紗公司、璐卡思珠繡展廳、名瑞集團生產車間及珠繡車間等潮州企業,近距離地感受了潮繡、珠繡、抽紗、龍鳳褂、婚紗禮服等潮州優秀工藝的迷人魅力。并在對接交流會上,與潮州市非遺專家組專家李常榕、潮繡國家級傳承人康芳、珠繡傳承人林陽等代表性手工藝人展開交流。
作為一名抽紗專家,李常榕表示,抽紗是一項融合中西的傳統工藝,希望紡織服裝品牌也可以融合到傳統工藝的特色產區來,了解潮州的刺繡工藝,把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工藝結合起來。
康芳也認為,傳統工藝一定要有現代設計師參與,需要有會經商、會設計、會繡的人,傳統工藝才能得到振興。
實際上,李常榕和康惠芳所說的“希望”,并不會只是個希望。藝之卉和例外等品牌已經在實踐。
藝之卉時尚集團視覺總監武佳分享了藝之卉近年來的做法和感悟。她介紹說,近年來藝之卉做了大量的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包括與院校開展非遺課堂、開發非遺衍生品、代售非遺手工藝人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武佳體會到,尋找服裝品牌與非遺項目之間的工藝和設計的思路契合點尤為重要。她認為,傳統工藝的振興需要和當下設計潮流對接,才能發揮活力。
“其實當下的消費者愿意為創新買單,但是成本高企是其中難題。”在商業實踐中,武佳發現了這一問題。而來自廣州市例外服飾有限公司的李國強也感同身受。
李國強認為,傳統與當代并不是對立面,而是對稱的點。“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傳統工藝,一定是在當時的年代符合了人們的需求,并且有著一個人們能承受的價格。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正是如何讓現在的人們去承受得起手工藝。”
對此,以“讓定制不再奢侈”為口號的酷特所帶來的分享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助理王增閣介紹說,酷特采用了大規模個人化定制,實現了西裝量身定制比成衣的價格更低。酷特利用RFID技術將服裝的每道工序進行信息化,每個工人只負責一道工序,通過讀取信息獲取工藝指令,開展作業,保證了流水線的流暢。而在座嘉賓們紛紛建議酷特可以將潮繡等工藝與西裝定制相結合,提升產品品質,推動傳統工藝振興。
“在保護非遺的同時,向世界傳播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將是提高中國人文化自信的一件大事。”在對接交流會的最后,高勇對紡織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提出兩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下功夫挖掘紡、染、織、印、繡類傳統非遺工藝,二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將傳統工藝與服裝家紡產品結合起來。
后記
在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正式成立的當天,就先試先行,從人才培養和產業對接兩個維度開展了務實有效的工作,這是源于:一方面,紡織傳統工藝主要通過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工藝品來呈現,與人民生活和大眾消費、時尚消費密切相關,以多種姿態在現實生活、高端市場和創意產業里呈現出勃勃生機;另一方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這過程中,以其行業影響力與號召力,為紡織傳統工藝的振興整合了產業資源優勢,特別是充分發揮了廣東名瑞集團等當地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為振興中國傳統工藝探索有價值、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在密集而熱烈的各項活動中,我們看到,潮州工作站的成立不僅將為潮州刺繡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一次全新的契機,也將為更多紡織傳統工藝的振興帶來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