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大的工作臺,整齊的手繪圖稿,滿墻五顏六色的布料,一屋子精致剪裁、色澤亮麗的民族服飾……在鄂溫克旗金娜民族服飾工作室中,金娜正在工作臺旁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圖稿和桌上的布匹反復思量。她正在設計、裁剪一套鄂溫克族現代元素生活服飾。
金娜是一名優秀的民族服裝設計師、裁剪師,是市級鄂溫克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她用睿智而靈動的巧手縫制出一件件鄂溫克族服飾,一針一線間串起了鄂溫克民族文化發展的脈絡。這些華麗而典雅的服飾既傳承著古老的民族工藝,又透露出時尚的現代氣息。看著這滿屋子的布匹針線和一套套風格鮮明、美輪美奐的民族服裝服飾,你就會好奇,金娜與民族服飾的藝術情結是怎樣播種、怎樣生根發芽,直至花繁葉茂的?
說起金娜與傳統民族服飾之間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起她的外婆。從金娜開始記事兒起,外婆做嘎格日(鄂溫克族傳統長袍)的場景就占據了她童年幾乎所有的回憶。金娜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外婆坐在她身邊縫制嘎格日時的場景。對金娜而言,外婆那些充滿了對子女的愛的細密的針腳為她編織出了最美最難忘的童年記憶。
懷著長輩對自己的疼愛與憐惜,憧憬著外婆穿針引線的從容與淡定,金娜從小就喜歡自己動手為娃娃們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服飾:長裙、馬夾、腰帶、蒙古袍……長大成人后更是對設計,創造民族傳統服飾有了濃厚的興趣與愛好。她開始在長輩們的指導下動
手裁剪,開始關注起傳統民族服飾的制作工藝和裁剪技藝,收藏剪輯了許多珍貴資料與圖片。從那時開始,金娜就與鄂溫克民族服飾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金娜成為了鄂溫克族服飾隊的一名業余模特。每次演出穿戴的民族服飾,金娜總覺得不夠精致,自己總會花些心思在配飾、發飾的搭配上做一些調整。而每次搭配完都會得到同事們的好評,這給了她莫大的自信,讓她有信心在設計民族服飾的路上走下去。
就這樣,金娜懷揣著對鄂溫克民族服飾的喜愛和將民族服飾發揚光大的夢想,2008年專程來到呼和浩特市師從內蒙古服飾協會理事吉瑪老師進一步學習。歷經6年的深造和歷練,金娜對民族服飾的設計和裁剪已是游刃有余,并且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設計和配色風格深受各民族人士的喜愛。
現在,她所設計的民族帽飾和飾品令顧客愛不釋手,每天來光顧的顧客絡繹不絕。她經常會接待做民族婚禮服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小時候穿過自己民族的服飾,有的從來都沒有穿過。但是,他們在自己的結婚典禮上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圓自己的草原夢。在記者和金娜的交談中,一位準新娘來到這里,請金娜為她和新郎設計一套鄂溫克族婚禮服。準新娘在城市長大,遠離草原,遠離馬背生活,能夠在結婚的時候穿上自己民族的傳統服裝,也許是親近草原、回歸心靈最好的一種表達方式。在許多前輩和像金娜這樣重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人士的影響和帶動下,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民族的服飾文化了。每當有重大節慶活動,重要聚會尤其是婚禮現場,少數
民族朋友們大都身著靚麗的民族服飾出席。能夠幫助大家共圓一個“民族服飾情結”夢,看到一幅幅鮮亮的布匹被自己賦予生命在陽光下舞動,是金娜心中最大的快樂。設計民族服飾與設計其他時裝一樣都要凸顯個性特征,每做一件服飾,金娜都要不厭其煩地與顧客交流溝通,力爭每件服飾既能襯托穿著者的氣質與品味,又不失民族特色與舒適度。金娜認為,服裝設計雖然要體現現代時尚的元素,但是不能完全丟掉傳統,如果丟掉民族傳統服飾的文化積淀就丟掉了民族服飾的魂。她在設計中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問題總要與當地的民俗專家探討一番。民族服飾的做工復雜而精細,每一件袍子都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還要把握北方各少數民族服飾之間細小的區別,需要一針一線用心完成。縫制長袍、串珠、盤扣都是極其枯燥的辛苦活兒,靠的不僅是體力、耐力,更是心智與毅力的大比拼。常年的辛苦勞作,大家看到的是一件件美麗霓裳,看不到背后設計師、裁剪師、縫紉師的細致、耐心與精益求精。這些對樂在其中的金娜看來倒是一件很有樂趣的工作。
傳統鄂溫克服飾肥大寬松并飾有獸皮,傳統的巴爾虎服飾樸素端莊,傳統的達斡爾服飾大氣實用,傳統服飾的美學元素為金娜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她說,這些傳統服飾的樣式,就如同一幅幅三維立體圖全都儲存在了她的腦海里。如今是一個講究個性和創意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都在追求與眾不同的服飾,這些需要也促使她思考并改進工藝與設計理念。現在她設計的民族服飾不僅蘊含了民族元素,在色彩搭配和服飾創新上有了不少大膽的設計,融合了許多現代元素。她說,我懷著對民族服飾藝術的熱愛走到了今天,傳統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裝服飾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改進工藝,才能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獨放異彩。
在金娜的工作室中,掛著一件黃色的兒童服飾,那是她的處女作。她把這件不成熟的作品當作從業的紀念,永久陪伴。如果累了倦了,她會久久地凝望這件作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