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公布的2016年全區紡織纖維產品質量狀況報告顯示:生產領域產品質量合格率高;流通領域產品質量違法現象較多,紡織服裝抽檢六成以上不合格;依法納入監管的賓館、醫院床上用品等消費領域產品質量問題較多,尤其洗滌環節不規范。自治區纖維檢驗局提示,消費者如對紡織纖維產品質量有懷疑,可撥打12365舉報投訴。
生產領域:校服批批抽檢,到校件件合格
全區承擔學生校服生產任務的企業為37家小微企業。2016年,寧夏除進行正常省級監督抽查外,還從生產環節入手,對區內企業給每個學校生產的校服進行抽樣檢驗,采取“批批抽檢”的方式進行監督。抽檢合格后,才允許送貨到學校,不合格的產品,不允許出廠。對學校,要求“不見檢驗報告不收貨”。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局長李文華介紹,去年,全區共抽取26家校服生產企業的樣品399批次,涉及721所學校,學校覆蓋面達34.5%,學生覆蓋面達60.5%。
流通領域:標識、成分含量不合格是軟肋
寧夏流通領域的紡織服裝產品99%產于外省區。“去年,我們聯合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對148家大中型商場和專賣店銷售的179批次產品進行了抽樣檢驗。”李文華說,結果顯示,49家賣場的119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率為66.5%。不合格項目中,標識不合格占68.1%,成分含量不合格占65.5%,PH不合格占3.4%,染色牢度不合格占0.84%。
李文華表示,成分含量和標識不一致,屬標識不真實,以次充好。這些問題都是企業故意所為,帶有欺詐性質。
消費領域:洗滌環節不規范是不合格主因
去年,該局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對賓館、醫院、幼兒園床上用品等領域的紡織纖維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檢查,并依規對抽取的樣品進行了檢驗。抽檢104家醫院206個批次樣品,有47家76批次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率36.9%;抽檢155家賓館酒店272批次樣品,有59家88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2.4%;抽檢55所幼兒園86批次樣品,有3家3批次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率3.5%。不合格項目中,使用再加工纖維45起,占26.95%;短纖維含量超標4起,占2.39%;PH值超標118起,占70.66%。
賓館、醫院等在用床上用品PH值超標,主要是洗滌環節過量使用燒堿漂白,或用自制的化學原料清洗,而漂洗又不充分造成。PH值不合格直接損害人的皮膚,“嚴查倒逼各使用單位、洗滌行業逐步自身規范。”李文華說。(記者 智 慧)
來源: 寧夏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