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國紡織行業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積極落實結構調整的一年,眾多企業努力適應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制造成本依然較高等復雜的外部環境,通過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綠色循環等方面提高供給質量,行業運行基本保持了平穩態勢,呈現出“總體趨緩”、“緩中有進”、“進中有難”、“深度調整”的特點。
生產增速逐漸趨緩
2016年1~11月,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增速分別低于2015年同期和2016年3季度1.2和0.4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0.8個百分點;除紗產量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外,化纖、布和服裝產量增速分別低于上年同期8.9、0.4和3.6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明顯放緩
2016年1~11月,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完成額為11580.5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較2015年同期和2016年3季度分別降低8.3和0.2個百分點。由于終端市場需求不旺,服裝、家紡、產業用行業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放緩19.2、26.6和16.3個百分點。新疆新增投資較快,拉動西部地區投資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1~11月新疆投資增量占到全國紡織行業新增投資的22.3%,中部和東部地區投資增速分別低于上年同期7.5和9個百分點。
效益增長有所放緩
2016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005.1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0.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454.7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2個百分點。其中,滌綸纖維制造利潤增速下降18.4個百分點使得化纖行業利潤增速下滑12.5個百分點。
運行質效穩中趨好
2016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銷售利潤率為5.2%,高于上年同期0.02個百分點;產成品周轉率為21.4次/年,總資產周轉率1.6次/年,分別較上年同期加快4.5%和0.4%;三費比例為6%,較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產業鏈終端環節運行態勢良好,1~11月,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6%和10%,銷售利潤率為6%,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繼續發揮產業鏈新增長點作用;服裝、家紡行業品質提升與品牌建設工作取得成效,1~11月銷售利潤率分別達5.6%和6%,好于全行業水平。
內外市場壓力突出
據海關快報數據,2016年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2624.4億美元,同比下降7.5%,較2015年同期和2016年3季度降幅分別加深2.7和1.5個百分點。國際市場需求低迷是主因,2016年1~11月,美國、日本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同比分別下降6.3%和12%。其次,美元升值使得出口價格同比降低7%,排除價格因素,同期出口數量同比增長0.4%。受宏觀經濟及消費結構升級影響,2016年1~11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6.9%,較上年同期放緩3.2個百分點。網上零售增速也明顯放緩,1~11月,全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9%,較上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2017年,紡織行業面臨的外部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行業會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創新驅動,深化供給側改革,挖掘行業增長新動能,進一步提高供給質量。作為消費品行業,紡織行業要抓住國內消費升級新機遇,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與體驗經濟、場景經濟等新零售模式深度融合,重塑供應鏈,提高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2017年,挖掘紡織行業增長的新動能,實現行業有質量的增長任重道遠。(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