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限目錄把企業限制了,會不會影響大學生就業?”“服裝店搬到白溝后生意有點冷清怎么辦?”“天意、官園關了將來用來做什么?”……昨天上午,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就大家最為關心的北京未來大發展問題,和網友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最嚴禁限目錄不會影響就業
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4年本市出臺產業禁限目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一律被禁止限制發展,2015年這一目錄再度修訂,被稱為“史上最嚴”目錄,城六區產業的限制范圍達到79%,全市的產業限制范圍也達到了55%。“也就是說,79%的新增產業在城六區不搞了。”盧彥說。
針對這一“史上最嚴”的禁限目錄,在昨天的“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里,不少網友提出了擔憂,“禁限目錄會不會影響北京發展?”“北京經濟會不會掉下來?”“會不會影響老百姓的收入?”……一位大學生網友還表達了擔心產業禁限目錄影響未來就業的憂慮。
盧彥回應說,禁限目錄并未影響本市的就業情況,從就業數據上來看甚至連年增加,“很多人都會覺得北京限制的企業多了,那么就業就會受到影響。但通過這兩年的數據顯示,就業穩定。去年新增城市就業人數達到42.8萬人,居民人均收入增加7.1%,同樣沒有受到禁限目錄影響。北京居民收入的增長,高于北京GDP的增長。”
“也不會因為禁限目錄的出臺影響經濟的增長”,盧彥表示,除了不影響就業外,北京經濟的增長也不會受到影響,“我們去年持續保持了6.7%的這個增長速度,這說明了在禁限的條件下,用更少的產業,我們同樣可以支撐原有的發展。”
動批市場將正式告別北京
對于備受關注的動批疏解情況,在昨天的節目中,盧彥也做了介紹。盧彥表示,動批一共有13個市場,目前已經完成了8個市場的疏解,今年將再完成最后5個市場的疏解,“疏解完了之后,動批這個名詞可能未來就消失了,將成為我們歷史記憶的一部分。”
“有幾個朋友是做服裝生意的,搬到了石家莊樂城的、保定白溝的,跟在北京差不多,但是搬到了滄州的生意就有點冷清”……有網友提出疏解后面臨的對接問題,盧彥也做出了回應。
盧彥表示,一個方面是要先聚焦,也就是轉移的地方盡量要往兩地商業好的聚焦的地點去轉移,另一個方面承接商氣還需要過程,“要有耐心,不是一搬過去,明天生意就火爆。過去動批很熱鬧,但是動批的成長是30年的時間。商氣不是一天養成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當地包括政府,包括商戶都要呵護品牌。”
據了解,針對疏解后的產業對接問題,目前也已明確了轉移企業認定、納稅情況認定、稅收轉移分享工作機制,出臺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的稅收支持政策,共減免了11種稅費,明確企業因疏解轉讓房地產可免征房產稅和土地增值稅;此外,還制定了“疏功能控人口促發展”一般性轉移支付引導政策,建立了市對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與人口調控掛鉤機制。
騰退空間將進行四方面利用
“天意、官園、萬通關了以后,原址規劃什么用途?既然要變能不能就變成花園?我們的規劃是怎樣的?”多個市場疏解后,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一大問題就是,這些騰退的空間未來將如何規劃,是否能更好地服務于大家的日常生活。
就騰退空間的規劃問題,盧彥說,騰退空間可以用“四個得到”來概括,一方面騰退之后會得到大量的綠色空間,“這是市民需要的。比如說華北地區最大的石材市場,西直河,騰退了180萬平方米,最后綠化了136萬平方米,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得到”,即得到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的資源。盧彥解釋說,“比如說西城區幾個職業學校,騰退了校區1.9萬平方米,這個騰退出來將補齊中小學教育資源的短板。”
第三個方面,是得到更為便捷的安全的生活服務,“剛才網友也說了一些生活不方便的地方。確實會有,政府一直在行動”,盧彥介紹說,未來利用騰退空間,還將繼續推進社區一刻鐘的服務圈。據了解,2016年全市新建和規范提升的便民服務網點有1700個,包括415個社區菜市場、連鎖菜店、生鮮超市等,“不方便的問題,會隨著疏解提升的進程解決。”
最后一個“得到”,是得到更多高精尖產業相關的就業的機會。“比如門頭溝,門頭溝科技園它做了創客工廠,今年年內,將有上千的創業者在門頭溝開始新的創業,這就是空間結構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