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還剩下一周的時間了,今年的年關雖然有些早,但畢竟仍有月余的時間才能到小年!對于棉紡織行業來說,這段時間真心有點煎熬!部分棉紡織企業表現出一種無奈和重壓在肩的心情,尤其臨近年底,年終效應顯現,企業更是茫然無措,不知將何去何從。難道真的要提前放假,回家過年?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原料價格不穩、棉花價格動蕩
近期,鄭棉顯然有點不大“和諧了”,盤面大幅波動,繼而引起現貨市場的一系列波動。
籽棉收購冷清,觀望情緒濃郁。12月22日,據河北滄州某400型軋花廠負責人趙經理介紹,20-22日,該廠將籽棉價格下調0.05-0.1元/斤,在3.65-3.85元/斤(衣分38-39%,回潮率10%)。下調之后,棉農交售積極性明顯減弱,日收購量在300-400斤,近期霾霧較重,“粒米不收”狀況頻現。不僅河北,山東德州、濱州等地籽棉收購也表現冷清。據山東某軋花廠負責人表示,“其實大家都在觀望,唯恐棉價大幅下跌,企業得不償失。”
現貨價格小幅下跌,小包棉跌幅較大。截至22日,河北滄州、衡水、山東德州、濱州等地地產棉價格價格重心較前周下跌100-200元/噸。小包棉價下跌幅度較大。12月22日,據河北某200型小廠負責人介紹,“近期小包棉無人問津,目前企業尚有近170噸小包棉庫存積壓,價格下跌幅度較大。”
據分析,小包棉價格下跌,一是下游廠家倒閉停產增多,下游需求減弱;二是新疆機采棉涌入內地,占據一部分市場份額;三是近期鄭棉大幅波動,小型軋花廠頂不住壓力紛紛下調價格。
棉紗價格提振難、年前回暖希望不大
自11月下旬以來,受陳棉、新棉接軌導致棉紡原料大幅上漲,原油及大宗商品上漲引發滌綸短纖跟風上調以及棉紗運輸費用上漲等影響,棉紗報價被動上漲了500-800元/噸(少數大廠品牌高支紗報漲了1000元/噸)。下游織布、面料、服裝環節及外貿公司層層對漲價卻并“不買賬”。
目前河南、山東、河北和江浙等地新疆“雙28”手采棉的倉庫提貨價約16000-16200元/噸;“雙29/雙30”手采棉報價約16300-16500元/噸,較12月上中旬回調200-300元/噸;而1.4D*38mm滌綸短纖報價8450-8500元/噸,較9-10月份上漲了500元/噸以上。因此紡織企業紛紛表示,近半個多月來紡40S以下全棉紗基本沒有利潤甚至虧損,棉紡廠成品庫存呈現緩和上升的趨勢。那么什么原因導致紗價漲不上去呢?
一、染費大幅上漲將織布廠、服裝廠和貿易公司的利潤吞噬,前期接的單越大、交貨期越長虧損越大,布廠只能將風險向上游紗廠轉嫁。據了解,因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治污、排污的監測、審核力度,不達標的印染企業一律停產、改造,落后產能則直接淘汰,受此影響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河北、山東等地的染整費整體大漲0.50-0.60元/米,而且各印染廠排單期普遍延長到2月中旬以后,趕訂單需要額外加價,布廠、服裝廠訂單從盈利迅速轉為虧損,為了不虧損或減少虧損只能通過“上擠下壓”來“脫身”;
二、港口外紗“枕戈待旦”,特別是印巴、印尼、越南紗等隨時涌入中國市場。據調查,截至12月下旬前,中國各主港保稅棉紗約9.2-9.5萬噸(含少量布廠或中間商采購但沒有出庫的貨物),以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紗為主;而且近期到港的印度C21S、C32S紗的簽約船期價格普遍在2.45-2.50美元/公斤、2.58-2.62美元/公斤(CNF價格),折合清關后成本較國產紗報價低700-1000元/噸;而且由于印度、巴基斯坦國內棉花價格低于我國5000元/噸以上,因此紗廠的利潤空間和競爭力能力更強。青島、廣州、張家港等地的棉紗貿易商反映,11月份以來進口棉紗的詢價和出貨比較快,C20S-C32S紗及C32S/2、JC32/2等高配或噴氣、劍桿用紗比較好銷;一旦國產紗價格再上漲,內外差價達到1000元/噸以上,那么C32S及以下紗線市場將拱手讓給進口紗;
三、臨近年底,紡織、服裝企業去庫存為主,流動資金和還貸壓力大。按慣例,進入春節前一個多月,棉花、棉紡織、服裝企業進入還貸(銀行一般本著“先還后貸”的原則)、結算材料費和工人工資及獎金的節奏,回收貨款和拋貨打折是重中之中,因此棉紗提價等于“自尋死路”。近日山東、河北等地部分中小紡紗廠、織布廠率先降價拋售,國內大部分企業將跟風,資金連繃緊是節前紡織廠的“通病”;
年關未知因素太多、紡企陷入迷茫
近日,了解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部分棉紡織企業,大家表現出一種無奈和重壓在肩的心情,尤其臨近年底,年終效應顯現,企業更是茫然無措,不知將何去何從。
第一,政府重拳治霾,殃及池魚。12月22日河北石家莊某10萬錠紡企負責人說,自本月上旬他們廠減了2萬錠,截至12月19日政府要求他們再減2萬錠,產能下降40%以應對當前污染紅色預警一級響應。由于近期河北多數地區發生重度霾污染,政府重拳出擊,大廠限產20-40%,小廠散、亂、差的無條件關停,給企業財務及訂單帶來極大壓力。12月22日保定某棉紡廠表示,目前手中尚有一份較大額訂單,企業停產而無法按時完成。
第二,年底資金問題凸顯,企業捉襟見肘。近期資金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1、貨款難回。前期企業銷售的棉紗,近期企業不斷向下游廠家追討欠款,但得到的答復大多是“再等等”。甚至有坯布廠家直接表示“沒錢”,想要回貨款可以,只能拿坯布或毛巾、織品抵賬,一些廠家被迫同意拿回一些抵賬物,但損失很大。
2、工人要求付清工資。據了解,今年下半年很多紡織廠賒欠工人工資,有的企業欠工資2-3個月無法結清。山東濱州某廠表示,目前尚欠工人一個半月工資,他們四處挪借,這兩天才湊齊,但不知下個月該到哪里借錢。
3、原料無力購買。由于今年上游廠商、棉商均要求紡企現款結算,才允許提貨,這難住很多紡企。由于資金短缺,企業原料捉襟見肘之下,不得已短停部分生產線維持。
編后語
總體來看,年前的棉紡市場確實有點“亂哄哄”。上游棉花市場動蕩不定,下游棉紗市場訂單不景氣、成本倒掛,又臨近年底,資金問題也將是企業頭上的一座大山,著實難辦很多。在這種行情下,不少小的紡企已經開始停產,稍大的紡企也選擇性的關停了一些生產線,畢竟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想安安穩穩的回家過個好年。
我們認為,此波行情一方面由于最近環保的壓力增大,另一方面,期貨市場上,年前資金流動會較為頻繁,容易對現貨原料市場造成短暫混亂局面,各位紡織同仁們還當以穩妥謹慎為主。(信息來源:中國棉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