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墨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簡況
即墨市地處黃海之濱、山東半島西南部,是青島的一個縣級市,2015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00.8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3.05億元;今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6)》,即墨市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列全國第9位,是江北唯一進入全國縣域前10強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即墨市依托服裝批發市場的輻射帶動,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扶持、項目支持等多項有力措施,促進了紡織服裝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全市擁有紡織服裝企業2800余家,2015年實現產值936億元,今年將突破1000億元,其中產值過100億元的1家;擁有國家、省、青島市各級認定的名牌(商標)127個;擁有各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品牌和技術中心數量位居山東省縣級市前列;先后榮獲“中國針織名城”、“中國童裝名城”“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國家級出口紡織質量安全示范區”、 “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單位”等榮譽稱號;今年10月份,即墨市政府承辦了“2016中國服裝大會”,這是中國服裝大會首次在山東省舉辦,也是第一次在縣級市舉辦,有力地提升了即墨紡織服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即墨市促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措施
紡織服裝是即墨市名副其實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2012年以來,在行業成本持續攀升、勞動力持續緊缺的壓力下,即墨市按照“鳳凰涅槃,騰籠換鳥”要求,實施了“紡織服裝產業區域國際品牌建設、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的戰略規劃。政府在支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建設中,主要強化了“七種思維”,助推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
(一)以“創新思維”實施區域品牌戰略
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自2012年,即墨市聘請了專家團隊,按照“創建區域國際品牌,推進千億產業目標”的要求,制定并實施了《‘即墨針織’區域品牌戰略規劃》,建立了以品牌拉動、人才技術和政府服務的“三位一體”區域品牌支撐體系,打造到2016年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過千億元目標。為確保目標的順利實現,即墨市將“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參與,專家支持”的品牌創建思路落實到機制上,有力的推動了即墨紡織服裝區域品牌戰略的實施。
(二)以“平臺思維”創新企業扶持方式
即墨市跳出傳統的扶持企業模式,在財政資金投向上實施重大調整,重點用于搭建孵化器、創客空間等各類普惠性公共服務平臺,將服務對象由少數企業擴大到全體企業,將扶持方式由事后獎勵變為前期引導,實現了由“點對點”到“點對面”的轉變。2013年投資3600萬元建成并運營了全國首家國字號紡織服裝品牌孵化器——中國(即墨)服裝品牌孵化中心,作為推動紡織服裝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孵化中心以本土企業服裝設計嫁接外來資源、骨干企業品牌運作示范引領、電子商務引導孵化為運營模式,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創意設計、品牌運作、電商孵化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引導紡織服裝產業向研發、銷售兩端加快延伸。目前,中心累計入駐各類企業186家,其中品牌孵化企業52家、設計師工作室26家、電商孵化企業108家,新增東華智尚女裝設計等新注冊企業60余家,入駐品牌達到62個,中心日均發單量達到4萬余單。
(三)以“開放思維”打造國際時尚高地
圍繞“微笑曲線”兩端,突出服裝設計、市場開拓和品牌運營。自2012年開始,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即墨市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鰲山灣·中國(即墨)國際時裝季”活動,設置了中日韓高端對話、設計大賽、企業家沙龍、名家走訪、電子商務實戰等一系列更貼合企業需求的板塊,邀請了國內外時尚領軍人物、企業領軍人物,與即墨紡織服裝企業家進行互動交流、商務合作,開拓了企業家思維,開闊了企業家眼光,極大提升了即墨紡織服裝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以“價值思維”打造童裝產業帶
近年來,即墨市以打造“中國童裝名城”為目標,通過實施 “互聯網+童裝”的創新模式,整合童裝產業鏈資源,以童裝產業升級為切入點,整合品牌、設計、電商等各種資源,通過成立童裝聯盟、嬰童協會、童裝聯合會、網商聯盟,引導企業抱團發展;組織抱團參加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海孕嬰童展等國內外知名展會,幫助童裝企業拓展了國內外市場;通過抱團參加阿里巴巴網上推銷活動,使“中國質造—即墨童裝產業帶”成效突出,針織童裝網銷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促進了即墨童裝產業集群的再升級,使即墨童裝區域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5年度,即墨市童裝生產及電商企業達5000余家,銷售收入200余億元,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童裝名城”榮譽稱號。
(五)以“精準思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即墨市在針對紡織服裝骨干企業一企一策加強扶持的基礎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范圍內分別選取了2-3家大型骨干企業、成長性企業和品牌初創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引導一大批企業擺脫“價值鎖定”和“能力鎖定”,走上了質量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全市涌現出一批以紅領集團為代表的智能制造型、以紅紡集團為代表的品牌經營型、以即發集團為代表的掛大靠強型、以童裝聯盟為代表的抱團發展型和以網商聯盟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型等不同發展模式,使每個有意愿的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路徑,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
(六)以“網絡思維”再造產業成長路徑
強化互聯網思維,實施“互聯網+”行動,全面推廣“紅領模式”,將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融入紡織服裝產業,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即墨童裝產業帶在淘寶“中國質造”平臺舉辦的首次“日韓風尚·即墨童裝專場活動”中,35家童裝企業銷售50萬件,是常規出貨量的130多倍,總訪客量超過1億人次。目前,即墨市已與阿里巴巴、淘寶等合作,推出了“中國質造”即墨童裝館,致力打造全國知名童裝品牌中心;正在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進行“互聯網+童裝”產業項目,通過政府和阿里共同背書,打造“中國童裝—即墨標準”,將有力提升即墨童裝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形成“互聯網+童裝”的全國示范效應。
(七)以“保姆思維”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
工作中,即墨市轉變“大政府、小企業”的傳統思維,立足企業實際,強化主動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在品牌運作方面,
建立了300余家企業品牌需求數據庫,分類匯總分析了小微企業、成長性企業、創業者的品牌需求,專門邀請了北京、意大利、韓國等品牌專家,對企業進行了專題培訓。在服裝設計方面,網站開設設計名師講堂板塊,為企業提供知名服裝設計專家講座視頻,并進行網上互動交流;邀請清華大學、韓國設計師聯合會、意大利時尚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設計師協會等國內外服裝設計界著名專家進行了現場授課和心智分享。在電子商務方面,制訂了有針對性培訓計劃。對剛入門的電商企業,從零開始制訂一整套、全系列的入門知識培訓;組織100余家企業舉辦初級培訓班30余期,培訓人數達2000余人次,中高級培訓班800余人次。在宣傳推介方面,強化抱團宣傳意識,實行統一組織、統一搭建、統一宣傳的“三統一”參展模式,充分利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海孕嬰童展、青島國際時裝周、即墨時裝季等展會平臺,積極宣傳推介即墨紡織服裝企業的產品和品牌。今年組織40余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孕嬰童展等,現場達成合同金額1.3億元、簽訂合同意向96個、與500余家客戶進行了意向洽談。進一步提升了即墨紡織服裝品牌的知名度。
二、即墨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存在問題及下一步發展方向
紡織服裝產業是即墨市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也是我市“打造千億產業”的首選產業之一。目前,我市紡織服裝產業主要存在服裝設計研發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營銷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等問題。
下一步,即墨市要以政府為平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抓手,把財力支持、人力資源、政策保障等集中到設計研發和品牌創建上來,以此實現紡織服裝產業再創新、再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合理引導分工,充實產業鏈條。依據我市工業發展規劃,從產業鏈、產品鏈、人才鏈、營銷鏈、物流鏈等方面,合理引導分工,有針對性地整合紡織服裝上下游配套企業,實現產銷同步銜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二)開拓兩個市場,拉動產業集群。一是開拓國內市場。利用線上線下,積極探索建立工商聯合的新型市場營銷模式,開辟地產紡織服裝產品營銷途徑;二是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三)提升傳統產業,促進自主創新。主要從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新產品研發和技術進步投入、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宣傳落實技改、稅收等優惠政策方面,進一步提高企業設計研發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加快推進童裝、女裝自主品牌建設。
(四)實施人才戰略,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實施以培育、引進優秀服裝設計師和品牌運營團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戰略,通過幫助企業引進專業機構認定的服裝設計大師,支持企業與服裝院校、設計師、專業機構的產學研合作,重點引進服裝設計師(中國十佳設計師)、品牌運營機構等在我市設立研發基地、時裝創意和品牌工作室。(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