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下稱“盛澤指數”)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7月份,盛澤“50指數”明顯下滑,收于1192.62點,與2016年6月份相比,下降了36.09點,跌幅為3.03%。(下圖為50指數走勢圖)
1、原料漲勢驚人,面料廠家利潤空間被吞噬
7月份以來,滌綸長絲市場“漲聲”不斷,傳統意義上的淡季行情,在聯盟定價“火上澆油”的刺激下,“熱”出了2016年以來的新高度。從具體價格來看,POY上漲幅度最大,超10%,FDY和DTY產品也有6%-8%的漲幅。原料大幅上漲,然而下游織造畢竟處于傳統淡季,實際接單情況一般,坯布、面料價格價格顯得十分疲軟,特別是部分常規品種因缺乏銷量支撐,積壓較為明顯,廠家去庫存心態占據主導,織造企業因此面臨利潤萎縮甚至虧損的局面。
2、高溫限電+虧損經營,織造企業開工率下調
上游原料漲幅較大,織造廠虧損經營卻無計可施。畢竟正處于行業傳統淡季,再加上行業庫存仍高達43-44天,坯布漲價意味著部分客戶的流失。面臨如此不利的局面,織造廠家也不能像化纖企業那樣聯合起來制定價格策略,因為越往下游,涉及的企業越多,其自律性并沒有這么強,很難做到協調一致。因此,不少原料備貨較多不愿意采購高價原料織造廠家紛紛下調開機率,從而應對由于原料上漲而帶來的利潤萎縮甚至虧損的局面,當然高溫限電也因素之一。據統計,目前盛澤地區的開機率多集中在6-7成嗎,相比往年,下降了近1成。
3、7月份紡織服裝出口市場疲軟,降幅突現兩位數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按美元計,7 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72.54 億美元,同比下降10.18%,降幅突現兩位數。其中,紡織品出口95.15 億美元,下降5.84% ;服裝出口177.39 億美元,下降12.34%。按人民幣計,紡織品服裝7 月出口額為1666.66 億元,下降10.80%。其中紡織品出口581.85 億元,下降6.50%,服裝出口1084.81 億元,下降12.94%。有關專家表示,7 月出口再次呈現兩位數下降,高基數是一個主要原因。此外,人民幣堅挺成為出口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紡織服裝行業遭遇的外部形勢較為嚴峻,更是影響我國紡織出口的主要因素。
1、市場剛需仍在,特別是G20會后行情值得期待
由于G20峰會聚酯產能受限較大,織造企業大多提前備貨,據中國綢都網監測的數據顯示,目前盛澤地區織造企業備貨大概在20天左右,但受限于原料暴漲行情及資金壓力,不少企業都采取了謹慎的操作,因此預計上游聚酯恢復生產后,下游需求或會集中釋放,而在供應偏緊的狀態下,原料預計能迎來上漲行情。
2、聚酯廠家盈利空間放大,帶動生產積極性
在行業大環境并不樂觀的情況下,7分月國內POY大型企業通過會議的方式結盟,三次行業會議,每次會議一周之內提價的幅度在100-200之間。至此,自6月后聚酯產品提價幅度已經累計提價5%以上,POY產品更是累計提價11%。由于成本面變化不大,滌絲價格重心的抬升也使得其利潤面進一步擴大,月內目前POY和DTY產品盈利空間擴大至500-600元/噸,而FDY利潤則飆升至近千元,達到年內高點,聚酯廠家盈利空間擴大,生產積極性也由此帶動。
二、下面從分類曲線走勢具體分析影響50指數走弱的原因
注:以下四類曲線圖表(平均銷售總額、平均銷售重量、平均原材料購入金額、平均總工資)均為50企業分項指標綜合變化趨勢,曲線僅反映盛澤地區主要企業的經營效益波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競爭能力的變化。
三、 后市預測
總體上,7月份原料市場風生水起,織造市場則稍顯平淡,產銷亮點不多,盛澤地區“50企業”的總體運營較為一般。不過與往年淡季不同,今年杭州G20峰會的召開成為了行業內的熱點話題,也為后市的下單節奏埋下了一個不定性因素,預計在會議期間,江浙地區化纖、印染產能都將受限,屆時織造開機可定也會有所下調,因此預計8月份“50”指數或有下滑的可能,但是峰會后的市場需求則是值得期待。(中國綢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