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手工藝交流論壇聚焦絲綢傳承與創新
2016-06-24 10:06:32 來源:亞洲紡織聯盟
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文化遺產日,絲綢賦予其特殊的意義。在江蘇蘇州召開的“錦繡鄰邦·中泰手工藝交流論壇”緊扣“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這一文化遺產日的主題,以傳統工藝中的“絲綢”為切入點,圍繞傳統工藝的技藝研究、傳承創新等議題展開了對話。
挖掘非遺的新用途
作為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介紹了宋錦織造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當代發展。她表示,宋錦技藝具有廣泛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宋錦應該在傳承基礎上加以創新,要在擴展宋錦的新用途上下功夫。宋錦不僅用于裝裱書畫、錦盒和文化藝術品等,也適用于現代服飾,特別是女性的旗袍、男士中式服裝等。當今,我們正處于對古絲綢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傳承和創新的最好歷史時期。如今非遺文化在流失,傳統文化在漸漸的消逝,應重點將歷史上失傳的、有代表性的、高難度的宋錦文物珍品和宋錦技藝挖掘、傳承下來。
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金文在發言中講述了面向未來的傳統工藝——云錦的創新如何與時代結合。他說:“我們在講發揚傳統時,第一要務就是要將好的技藝完整傳承下去。云錦工藝要傳承和發揚光大,必須根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貼近生活,不斷創新。我們的任務是讓它越來越能夠在大眾間生根,而不是進了博物館。只有讓年輕人喜歡它,云錦才能真正的傳承下來。”
在金文看來,云錦當前發展缺乏的主要是打開市場的機制和平臺。如何來彌補這塊短板,金文認為需要在云錦設計上下功夫,在引進西方視覺藝術的表現手法的同時,還可以吸收時尚元素。此外,在產品的種類上也需要不斷更新,面向市場開發工藝禮品,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著重突出品牌的力量。
創新兼顧傳統與時尚
泰絲以手工織制、品質出眾、質地輕柔、色彩艷麗馳名世界,是泰國最著名且名貴的商品。交流論壇上,著名泰絲專家、詩麗吉皇后手工藝培訓中心導師、泰絲設計師西提猜介紹了泰國絲綢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泰國皇室絲綢手工藝扶植與泰絲現代化發展。
“泰國多年來通過政府、王室與民間的共同努力,構建起非遺保護傳承的立體格局。如設立了支持基金會和皇后手工藝培訓中心,幫助貧苦農民通過學習制造傳統手工藝品增加收入,同時復興傳統手工藝。如今許多泰國人都愛穿泰絲服飾,20余種傳統手工藝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傳承。”西提猜介紹,近年來,泰絲的顏色和圖案設計有了一定創新,傳統以紅色為底色,現在有四五種配色方案,花紋圖案也結合傳統元素和城市流行元素,并通過“泰絲時尚秀”項目、泰絲設計大賽等,給傳統手工藝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在品牌的運營上,吉姆·湯普森的做法值得學習——重視設計的內容內核,注重推陳出新,追隨潮流,注重優雅精致,還在家居飾品、壁紙等領域使用絲綢。泰絲高端品牌吉姆·湯普森的運營總監楚媞瑪介紹:“作為皇室奢侈品牌,吉姆·湯普森在泰國當地的市場較小,面向外銷時,要根據歐美人的喜好去設計、研發新產品。為了技術和設計上的革新,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大學生設計中心,把大學生前衛的潮流設計,融入到傳統的泰國絲綢文化中,碰撞出新的產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天然無公害的染色泰絲。把泰絲打造成為東南亞領先的奢侈品牌。”
加強合作互利雙贏
“愛上了絲綢,便等于愛上了品質生活。”來自泰國的一位主講嘉賓表示。他說,蘇州絲綢種類花樣繁多,非遺文化也博大精深,蘇繡、宋錦、緙絲、吳羅、漳緞,都是蘇州人乃至中國人引以為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帕拉南表示,通過絲綢蘇州2016的展會,使她見識了中國絲綢工藝的先進。泰國已與中國開展了各項合作,希望雙方能雙贏互利,共同加強中外文化交流,重視并致力于保護、復興、傳承中華遺產。
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等專家學者認為,手工藝品具有機器生產無法替代的優雅、質樸感,希望通過各界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手工藝品,促進新時期我國手工藝的大發展、大繁榮。蘇州絲綢正在逐步走上一條國際化的道路,被重視、被傳承,發現和弘揚蘇州絲綢的手工精神,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讓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
“學習技藝不僅需要把理論、藝術和技術結合為一體,還需要靜下心來學習和積淀,才能出成果。但現在真正能沉下心來專攻技藝的人太少了。傳承這項技藝又苦又累,且短期內很難見到經濟效益,因此多數人都不愿意做這個,缺乏資金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宋錦織造技藝傳承。”錢小萍表示。
據了解,我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非遺保護工作已有15年。國務院批準公布了四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各省(區、市)批準公布了11042項省級非遺項目,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已經形成。與此對應,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各省(區、市)批準公布了12294名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國共有38個項目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相關名錄,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0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是目前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巡視員馬盛德介紹,根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6年~2020年,每年在全國范圍選擇并委托部分高校和企業及相關單位,組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群參加研修、研習和培訓,參與人數規模將達到10萬人次,第一批已確定了57所高校。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