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合自2009年開始研制方形全自動卷繞機,先后研發了方形雙頭全自動卷繞機、方形三頭全自動卷繞機等多款設備,今年更是成功推出了方形全自動卷繞與制片一體機,領導公司在在行業內搶占絕對優勢。
截止2013年底,贏合方形卷繞機已銷售至全國各地數十家客戶,隨著銷售范圍的繼續擴大、銷售數量的不斷上升,我們也接到了客戶提出的一些問題和建議。為了更好的向客戶展示我們的實力,讓客戶了解我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期《贏合之窗》的記者(以下簡稱“記”)特別采訪了方形卷繞機項目經理崔鎖勞(以下簡稱“崔”),下面就由崔工為我們一一解惑。
記:據了解,目前我司方形全自動卷繞機的主要問題表現在設備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不足及由此產生的生產效率不足。而設計的結構及精度問題是影響設備穩定性的關鍵因素,請崔工就這方面跟我們談談贏合目前存在的現狀及解決的方法。
崔:結構方面,2013年開始方形全自動在設計時主要參考了日本(KAIDO)皆藤KAW-4BTQ-70/100型三頭全自動卷繞機和韓國KOEM高麗機電全自動卷繞機的成熟結構,設計時,要包括材料的選擇、尺寸的確定、加工的要求,結構工藝性的滿足,以及與其他零件的配合的要求等。要運用相關的公式,進行分析、查表、作圖和計算等。并隨后對整體進行安裝、工作過程以及工作后的各方面的檢查,同時兼顧到維修等方面的問題,最后對主要工作零件的加工精度、公差選擇進行分析,以保證卷繞機構最終設計的經濟性和可靠性。但在后期設備整體精度的保證上我們跟進生產指導時沒有堅持最基本的設計原則,在分析改善設備問題時也沒有做到品質高于一切的原則,導致原設計精度未達到預期要求。最讓我痛心的是當初的很多結構在我自身認為不好保證精度而進行了所謂的改善,但依舊沒有取得好的效果。至今和我們一樣的老結構依舊被同行堅持的延續。幾次失敗的PK讓我心里有所恐慌,作為項目經理,我懷疑自己對方形卷繞的設備結構及精度要求的理解出了問題,失敗的真正原因到底在結構上還是在我們的觀念上。用了很久的時間理了些頭緒,在方形項目部全體工程師和電氣控制的共同努力下,運用問題逐一排除法做了最根本的改善。從內夾式卷針的多次優化,菱形錐的優化應用,糾偏基準的結構保證,極耳中心距的精度提升,行進糾偏的有效改善,切刀的結構優化等等都有了很明顯的效果,更讓我們有信心的是同行的設備上也出現了我們的很多結構,目前就剩最后的卷繞對齊問題讓我們項目所有人糾結不已,所有三頭卷繞三個針卷出的電芯都只能保證一個針完全合格,另一個針可接受,第三個針基本在可接受的邊緣。更不好的是這些都是以犧牲生產效率才能達到的,不敢提速。正因為這個問題,每次下單前我們都要重復的再次確認卷繞頭的精度保證問題,在設計時的理論及參考業內先進結構的工作模式上重點加強嚴謹的工作意識。對論證過的結構再做修改時一定再次進行充分的考量與討論,邀請工藝部,精加部,品質部一同參與零件精度保證的討論。基本每個結構都最少出3個方案進行項目內的評審,再結合同行的結構做參考,目前方形全自動我們已經基本收集了業內所有的結構方案,在對工程師的結構選擇上提供了較全面的設計思路。但時至今日卷繞對齊問題依舊沒有收到好的改善效果。在排除法應用至今,目前影響對齊的問題已經清晰,后續工程師的工作要側重于設備最終的精度怎么保證來重點跟進及改善。
記:謝謝崔工的耐心說明。零件是設備的器官、骨骼與血液,設備零件的加工質量是保證設備質量的基礎,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針對目前的現狀,請崔工談談您的看法。
崔:老生長談的問題,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實際幾何參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圖紙規定的理想幾何參數符合的程度。這種相符合的程度越高,加工精度也越高。近兩年來鋰電池對容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客戶相應的對卷繞設備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一年前電芯工藝相對包覆(overhang)基本都在2.0mm以上,但2013年開始很多客戶都要求在1.0mm-1.5mm內。對隔膜極片對齊的要求都要在0.3mm內,我們同行在標準技術協議里對齊已經簽到了0.2mm,但我們目前做到0.5mm還很勉強。全自動卷繞機的組成約800多個零件,我們在加工零件時如果都在公差要求范圍內,在整機設計精度配合上則不用太費勁的調整裝配就可達到設計要求。加工精度的高低是評定零件質量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質量達到要求,同時還能保證生產效率,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們的零件加工品質狀況還需進一步的加強,加工人員的品質意識還需盡快轉變。尤其是在同行的設備與我們相遇的時候,從專業的角度我真的感覺到不僅僅是設計思路的差距,最直觀的還是設備零件的精度差距。為保證重要部分零件的加工精度,現在我們已經要求工程師從工藝開始跟進直到裝配完成,對每一個裝機的零件品質負責,期待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我們的零件品質及全體人員的品質觀念會越來越強。
記:經過與您的溝通交流,我們對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們都知道,裝配精度直接影響著設備的運行,嚴格控制裝配過程中的每個步驟至關重要。請您談談項目組在這方面是如何進行控制的。
崔:設備在工廠內的組裝質量如果達不到設計要求,對設備的性能影響是最直接的,且這類精度問題大多在客戶現場無法處理,多數需要返廠處理,因此設備出廠前的質量檢驗至關重要。影響裝配精度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機架大板的品質,直接關系到整臺設備安裝精度的質量,對于目前工程設計參考同行的平面度要求我們裝配基本很難達到。這需要各部門的配合和重視。不是達不到要求,大家都重視了就達得到,這是我們常疏于品質的觀念導致。
2.各運動部件的裝配精度。包括各運動部件之間的相對運動精度,配合表面之間的配合精度和接觸質量,這些裝配精度將直接影響設備的運行質量。如果嚴格以工程下發的裝配要求指導進行裝配工作,最少不會出現目前這么多不穩定現象。
3.裝配測量器具的選擇。測量裝置的精度必須與被測量裝置的精度要求相適應,目前我們使用的平尺及表架精度在每次使用前都應校準。可怕的是我們目前的裝配人員在檢測量具的使用及保養技能上還很空缺,要達到設計要求的裝配精度我們還需從基本開始培訓。
4.裝配者的技術水平及操作產生的誤差。操作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的關鍵是將操作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從尺寸鏈的觀點看,就是解裝配尺寸鏈,也就是使其達到尺寸鏈封閉環的預定精度。根據裝配精度,也就是裝配尺寸鏈的封閉環,確定零件各組成環的公差與偏差,從而保證裝配精度。關鍵是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目前我們裝配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急待加強。
針對最終裝配精度的過程控制問題,方形卷繞機項目在今年2月份經各相關領導認可后,將《方形卷繞機裝配要求項目表》共17大項裝配要求及檢驗項目及9項其它要求下發到裝配現場,并同時下發了《方形卷繞機裝配記錄表》及共計93項要求的《方形卷繞機裝配精度檢驗表》,在每臺機領料時就開始將表單下發隨卷繞機的裝配進度同步更新,遺憾的是此舉措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現狀問題,基本上都是裝完了再填記錄,對現場的過程控制文件都在走過場,工程師現場跟進也很不到位,未負起監督督促的責任。后續要求工程師嚴格加強裝配過程檢驗。
從沒有擔心過對手太強、從沒有怕過同行有多厲害,但面對我們對專業、對品質的不重視,我真的很擔心。擔心的是我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卻束手無策。同行的設備品質,我們可以學的很多,看似好容易趕上,但真要學,我們任重道遠。在創業期的時候,我們激情四溢,但還沒想著超越誰,只是覺得融入了這個行業就很有成就了。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已經被迫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戰斗,打不敗巨人我們將全軍覆沒。不經意間,同行的整體設備精度已經超越了我們很多。依目前狀況,靠激情能維持多久的戰斗力?我們是注重激情還是注重專業?當我們把品質異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候,當我們把工作中的問題都閉口不談選擇和諧的時候,當我們把所有問題都糾結于我們內部各部門的對與錯的時候,我們的設備在業內如何跟同行競爭?(中國紡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