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與智能化裝備在紡織企業的大規模運用,已經讓蘭溪的紡織業徹底摒棄了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而產業的不斷升級,需要銀企雙方深入互動,以推動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4月29日,由浙江省蘭溪市政府牽頭,當地26家銀行實地深入走訪蘭溪多家紡織企業,了解生產狀況,盤點企業實力,并由此促成15家銀行和35家紡織企業達成了18.6億元信貸資金合作意向,其中10家企業與6家銀行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達3.58億元。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眾多金融機構敢于“打開心扉,擁抱紡織”呢?
企業融資難 行業提升受限
在金融機構的眼里,紡織行業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傳統產業,不具備發展優勢,不被金融機構所看好,因此銀行的資金大門也對很多紡織企業關閉,這造成了很長時間以來紡織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在我國一些紡織產業集群地,雖然有些已經建立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機構,但是“融資難”的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這也限制了很多中小紡織企業的發展和提升。而在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里占據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如果得不到發展,勢必制約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在蘭溪的紡織企業中,有的企業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缺乏流動資金,無法擴大生產;有的企業希望進行技術改造,但苦于無法獲得貸款,技改資金難以落實。
在對蘭溪的紡織企業走訪中記者發現,有不少紡織企業的生產線或者生產流程還沒有完全建成,甚至廠房的后期整修工作還在進行中,建成部分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進行生產了。
“如果等到全部生產線建成再開工生產,就要耗費更長時間,而且有的企業資金緊張,建設資金不能一步到位,只能建成一些,就投產一些。” 蘭溪市紡織協會會長童福友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一些金融機構認為紡織行業是傳統行業,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都不如新興產業,這也造成了很多企業融資困難,因此很多企業的生產線建設都是自籌資金,邊建設邊開工。”
一方面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卻是銀行不敢放貸,而目前這種看似矛盾的狀況,也正如人行金華市中心支行副行長金桂華所說:“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銀企雙方都在承受結構調整所帶來的陣痛和挑戰。”而如何共同應對當下的陣痛和挑戰,其實這也是銀企雙方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行業有活力 融資才有動力
在蘭溪,紡織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完全摒棄了原有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據童福友介紹,以蘭溪的紡紗企業為例,企業采用的都是自動化水平很高的國際領先的生產設備,現在每萬錠紗用工不到20人,遙遙領先于傳統紡紗企業每萬錠紗用工80人的一般水平。
隨著“兩化融合”的推進,蘭溪紡織企業的工、水、電、氣成本全面下降,產品質量上升,從而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蘭溪積極推進‘機器換人’政策,通過淘汰落后設備,引進先進噴氣織機、穿筘機等設備,不斷解決‘用工荒’和‘用工貴’問題,實現了裝備國際化的‘華麗轉身’,迎來了逆勢上揚的好勢頭。” 蘭溪市經信局局長童永生介紹說,“而想要更深入地繼續推進‘兩化融合’,推進行業的智能化生產裝備水平,金融機構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對此,來自工商銀行蘭溪支行的項目負責人在深入走訪蘭溪紡織企業之后認為,之所以很多當地的金融機構收緊銀根,原因之一是近時期來個別行業發展出現問題,導致銀行收貸困難,使銀行放貸更加謹慎;另一原因是紡織企業在金融機構眼里一直未被歸為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行業。“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設備更新、技術引進、產能優化的需求,以及紡織行業在當地影響的不斷擴大,會讓更多金融機構重拾對紡織業的投資信心。在深入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之后,我們與萬舟紡織已簽署了1億元的項目貸款協議。”該負責人談道。
“2015年,蘭溪紡織產業實現規上產值309億元,銷售收入258億元,紡織品出口6.67億美元,占據蘭溪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今年一季度,紡織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規上企業產值65.2億元,同比增長7.9%;利潤總額1.5億元,同比增長29.4%。從這個角度上說,無論是在產能,還是在發展潛力上,蘭溪的紡織產業絕對不是落后產業和夕陽產業,更不應該被金融機構‘打入冷宮’。”童永生說 。
銀企互動 金融保障提供支撐
據蘭溪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范衛東介紹,目前蘭溪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6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188家,產值超億元企業77家,各類先進織機2.3萬臺,從業人員達6萬余人,有休閑面料、牛仔、毛巾、紡紗、印染、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七大門類,形成了從初級坯布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格局。
“以前,蘭溪的紡織產業鏈并不完整,提升發展空間有限,所以我們對紡織企業的貸款很慎重。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優化與完善,我們也逐步看到了蘭溪紡織行業的競爭力在日趨加強。錦上添花需要有,雪中送炭更不能少。”來自中國銀行蘭溪支行的項目負責人談道,“目前,通過實地深入調研,我們與金梭紡織已經簽署了8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協議。”
此外,有多家金融機構還表示,在雙方加深了解的基礎上,還將在項目規劃、引進、實施、建設等多個環節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由此可見,化解“融資難”的頑疾,必須讓金融機構走進企業,深入了解行業發展,了解企業動向,才能讓銀企之間實現最有效的互動,改變金融機構對紡織行業的固有認識。
“通過深入走訪企業我們發現,紡織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金融機構不能停留在對紡織業的傳統認知和固有觀念上,而是需要進行重新定位和評估,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創造新的有效的金融供給,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金桂華談道,“處于良好發展勢頭中的蘭溪紡織產業,更需要我們客觀看待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將目光放長遠,堅定信心、抱團合作,在轉型升級中謀求新發展,在深化改革中求突破。”
金桂華還談道,大力發展蘭溪時尚紡織產業,堅持轉型發展,推動產業振興,加速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實現蘭溪經濟的趕超和轉型發展,這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障,而蘭溪金融發展的歷史欠賬,更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努力。“蘭溪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前景是可期的,也完全有條件、有機會打造成金融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樣本。” 金桂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