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紗在同一根紗線上可顯現出多種顏色,色彩豐富、飽滿柔和。由于各種纖維收縮性或上色性的差異,在紗線織成布后的整理加工中,會使布面呈現出色彩豐富、色澤柔和、立體感強的風格,色紡紗產品已經成為了引領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此外,色紡紗具有環保、時尚等特點,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是我國中小企業夾縫中求生的較好選擇。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進入色紡紗領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盲目的加大投資,會造成行業的惡性競爭,從而擾亂市場秩序,損害企業的自身利益。只有從色紡工藝的創新、色紡技術的進步以及新型有色纖維的應用三方面著手,才能始終保持較高的產品附加值。
高利潤吸引企業投資
在今年10月份的上海紗線展上,記者發現山東聯潤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特設了山東聯潤色紡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對此,記者采訪了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于今年4月份決定新上6萬錠賽絡緊密紡色紡項目,該項目是為了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人才技術優勢,豐富產品線,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人民幣,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230余臺套,建設6萬錠色紡生產線。
據了解,近年來,投資色紡紗的企業不僅有山東聯潤一家,德州恒豐、山東岱銀、汶上如意、河北邯鄲安泰等企業均涉足色紡紗領域。山東岱銀是一家做純棉紗線的老牌名企,在純棉本色紗利潤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開發特色紗線,為企業創效益。河北邯鄲安泰紡織則從2012年起就由本色紗轉向色紡紗,使企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為什么色紡紗如此受企業青睞呢?色紡紗作為紡織工業的細分子行業,與“先紡紗、后染色”的傳統工藝相比,因其通過“先染色、后紡紗”的新技術手段,縮短了后續加工企業的生產流程,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尤其是突破性地解決了傳統染整行業污染大的問題,極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色紡紗線可以實現多種纖維組合,解決了不同纖維交織或混紡坯布染色不能過關的難題,可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使紡紗企業在市場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且色紡產品具有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低碳環保的理念。但目前,我國色紡紗線的產量并不高,與整個紗線產能相比所占比重較小。不過,在棉紡行業遭遇寒冬的形勢下,不少做本色紗的企業開始籌劃轉向色紡紗的生產。
產能擴大利潤出現下滑
隨著涉足色紡紗的企業越來越多,色紡紗的產能不斷擴大,色紡紗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江蘇新金蘭紡織制衣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色紡紗品牌之一。該公司副總經理桑愛林坦言:“雖然色紡紗是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但利潤下滑十分嚴重!彼赋,特別是近兩年,某些色紡產品的利潤每噸僅有幾百元,跟本色紗相比,利潤優勢已經不明顯。
他說道,色紡紗產品十分時尚,不同的顏色能夠簡短地呈現在紗線的表面,顏色豐富多彩,風格迥異,可以滿足創意設計的多方面需求,也正因此,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色紡紗領域,上馬色紡紗項目。如果說前幾年色紡紗還可以稱之為稀罕品,那么隨著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的進程加快,色紡紗產品已經不再意味著高附加值、高利潤了。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色紡紗整體產量只占紗線總產量的5%左右。按全國紡紗產能1億多錠規模計算,如果未來紗線產業形成色紡、色織、色染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色紡紗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萬紗錠,而目前,我國的色紡紗產能只有幾百萬錠。也就是說,色紡紗是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的。但目前的狀況是,雖然有發展空間,利潤卻縮水嚴重。對此,相關人士指出,盡管近年來我國色紡紗產業取得了諸如企業不斷壯大、色紡產品多樣化及產品品質日趨穩定等成績,但其發展仍然存在問題,特別是色紡紗技術要求比較高,企業不能盲目投資。此外,不斷研發新型纖維、新工藝的色紡新產品,才能始終保持色紡產品的高附加值。
確保質量保持高附加值
色紡紗在生產管理方面比普通白紗要求要高得多,萬錠用工通常比本色紗增加30%~50%。色紡紗產業面臨工序多、生產批量小、品種繁多、變化頻繁等問題。同一車間常涉及不同混配比、不同色系的多品種色紡紗生產,稍有疏忽,就會導致飛花的產生、批號混雜錯亂,造成大面積疵品的產生,影響色紡紗產的品質量。
因原棉染色后強力會下降10%~20%,棉結增加10%左右,所以色紡紗中染色棉的品質要求相對較高。面對復雜的色紡加工,我國色紡紗企業技術投入不足,絕大多數企業未建立研發機構,對散纖維染色工藝穩定控制與優化沒有足夠的重視,對生產過程有色纖維的加入對可紡性的影響規律不清楚,很少系統研究多元組分色紡紗最優組分搭配與工藝優化,從而影響產品質量,降低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目前主要有轉杯紡、噴氣紡、噴氣渦流紡生產色紡紗。盡管這些新型紡紗技術應用的效果及前景較好,但仍需探索不同新型紡紗技術的適紡性能、產品工藝過程穩定控制與優化及適宜的產品應用領域,同時積極探索其他新型紡紗技術(如低扭矩紡紗技術、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等)在色紡領域的應用,以進一步拓展色紡紗種類,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
華孚色紡是目前我國色紡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研發總監朱翠云表示,華孚色紡高度重視企業內部各產品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針對原料、半成品與成紗質量標準,華孚色紡每年都會結合新棉上市特點修正原料檢驗標準,根據分類生產特點與需求,合理調整配棉方案與工藝路線,同時及時修訂散纖維染色與色紡紗線生產對半成品的質量標準和要求,不斷優化成紗物理、外觀及牢度等各項檢測指標,使得產品質量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
新型纖維創新色紡產品
色紡工藝的創新、色紡技術的進步,加上新型有色纖維的發展,使得特色色紡紗線的開發更加多樣化,也為色紡產品的創新提供更多可能。隨著國內外非棉纖維生產與品種的開發,其在色紡紗中應用逐步在增加,但使用比例仍較低,原棉在色紡紗中仍占有80%以上的份額。隨著棉紡織企業對于非棉纖維使用比例的不斷增加,如何在色紡紗中減少棉花的使用比例,增加非棉纖維的使用量,是色紡工藝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采用各種差別化與功能化纖維混合紡紗,開發含毛、絲、麻等高檔天然纖維多組分混紡紗,是市場對紗線向高端化發展的一種趨勢,應引起色紡企業的高度重視及密切關注。
浙江是我國色紡織行業起步較早的地區,目前浙江生產色紡紗的企業已廣泛利用生產各種花式紗線的技術來開發新型色紡紗。浙江多家色紡紗企業在經歷“麻灰紗”、多彩色紗、多纖混紡色紗的基礎上,憑借企業強大的技術與裝備優勢,把各種花式紗線的生產技術運用到色紡紗生產中。他們將多種紡紗技術融合為一體,使生產的色紡紗線不僅在原料組合、色彩組合上呈現多樣化,且在色紡紗的形態結構上發生顯著變化,不僅擴展了色紡紗的品種,而且極大地提升了色紡紗的品質檔次。浙江寧波地區有家小型色紡企業,在3萬多環錠紡中有50%以上的機臺用來生產色紡段彩紗、竹節點子紗等新型色紡紗線,企業長期訂單爆滿,供不應求并發單外加工,為企業創造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新金蘭紡織公司總經理桑愛林也表示,目前,企業正在積極推進適應市場的小(小品種)、深(深色號)、彩(彩色混紡)、急(快速反應)、高(高支紗)、新(新品種)、難(開紡難)、特(特殊品種)八字方針,追求色紡紗細分領域的獨立性和領先性,以提高色紡產品的利潤。桑愛林指出,目前公司在產品推廣方面,除了推出春夏、秋冬的新品外,還每兩個月做出一系列主題新品。與此同時,還將會與更多的纖維提供者、面料開發商、服裝企業一道,建立戰略上的合作聯盟,共同研發和推動產品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