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型軋花廠日漸銷聲匿跡 恐難東山再起
2015-12-22 14:05:14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截至12月中旬,黃河流域籽棉交售僅完成50%-60%,但收購市場仍然是“悄無聲息”。據棉農反映,是因為正常開工的軋花廠實在太少了,大家有棉無處賣。
近兩年,400型軋花廠越來越找不著方向,虧損、彷徨,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這期間,很多已掉隊,這支隊伍越來越小。為何如此?一位老棉花人分析四點:一、在溫室長大,難歷風雨。他說,400型軋花廠從一開始就是在政策的襁褓中成長,收購有資金支持,銷售有臨時收儲,未在市場大潮中歷練過,哪曉得市場競爭中的風險。因此,2014年國家取消了臨時收儲政策之時,很多400型軋花廠也就迷失了方向,倒下一片。
二、習慣了守株待兔,難見主動出擊。今年400型軋花廠開工率在20%左右,在一些地方更低,一般一家400型軋花廠可以輻射一個或幾個縣,與棉農、棉販之間拉開了很大距離。這種情況下,400型軋花廠本應主動出擊,設點收購。但我們看到的是,大多數400型仍然在守株待兔,坐等棉花上門,這勢必造成多數企業“斷炊”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銷售現貨也是如此,很多廠家習慣于等,等下游企業攜帶現款來廠采購。“今年這種情況不多了,越等風險越大。”該市場人士說。
近些天,筆者在山東、河北及河南三省了解,今年200型軋花廠開工不多,僅在河北滄州、衡水、邢臺,山東聊城、德州及河南商丘一帶有個別廠家零星參與。筆者找到河北滄州一家200型軋花廠負責人,據他介紹,200型軋花廠已漸失民心,再難立足。他說出200型的三大缺點:第一,小包棉花已越來越不被紡企認可。近幾年,大包棉逐步普及,絕大多數紡織企業都使用機械裝卸棉包,小包棉就已不再合時宜。第二,大包棉對包頭要求比較嚴格,棉花質量指標、加工廠家、出廠地點時間等信息一清二楚,在如今市場“有據可查”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包棉卻不具備這些。第三,投資少,好轉頭。
本來這是一個優點,但是有時優點也會被成缺點。正是因為好轉頭,這幾年棉花形勢不好,賺錢不易,絕大多數廠商就“轉頭而去”了。“90%的廠家連機器都處理了,廠區也另作它用。”正如一位市場人士所說,200型軋花廠能賣的都差不多賣光了,已沒有任何東山再起的可能了。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