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輕紡城通過市場與產業、市場與城市的雙向聯動,全面加快升級改造、完善綜合配套、優化管理服務、強化招商隆市、實施品牌戰略、發展電子商務,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2014年,中國輕紡城市場群實現成交額1238.13億元,同比增長12.04%,其中面料市場成交額742.10億元,同比增長16.05%,錢清原料市場成交額496.03億元,同比增長6.55%。同時,“網上輕紡城”實現在線交易額112.72億元,同比增長89.83%。
盡管國際市場需求總體趨緩,國內紡織行業形勢不容樂觀,但是輕紡城積極實施二次創業,實施大品牌戰略、開展花樣保護、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輕紡城通過做大出口總量,優化出口結構,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和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實現量質并舉擴外貿;通過紡博會吸引長期客戶資源、“布滿全球”對接活動構建“跨國市場”、組織企業抱團境外參展織密出口網絡等舉措,帶動外貿出口,實現內外并舉擴外貿;力保歐美、東南亞等傳統市場,力拓東盟、俄羅斯、非洲、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鞏固延伸國際“戰略版圖”,實現新老并舉擴外貿。柯橋區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更是力挺中國輕紡城外貿出口,市場國際份額不斷擴大。
2014年春秋兩季紡博會,規模均創歷史之最,展會實績也創歷史新高。此外,輕紡市場推進“布滿全球”活動,商戶們通過“走出去”,構建起“柯橋總部+外地營銷網絡”的新模式,貿易量穩步增長。
中國輕紡城何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輕紡城打造國際性紡織品“信息中心、創意中心、時尚發布中心、物流中心、金融配套服務中心”這一頂級市場發展戰略規劃的全面推進和“個轉企”工作的有效推動,大大激發了市場經營戶的發展信心,促使經營戶更好地做大做強。
與此同時,市場經營戶積極拓展網上市場、外貿市場、內銷市場,“三駕馬車”齊驅,不但打開了發展空間,也有效拉動了市場交易總量。而市場“創意品牌”和信用品牌的全面提升,更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輕紡城的市場發展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柯橋區首個公用型保稅倉庫的建造,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輕紡城市場的國際貿易綜合競爭能力。
隨著中國輕紡城的不斷壯大,品牌等無形資產的商業價值日益彰顯,但大多數市場經營者品牌意識仍然淡薄,市場并沒有走上品牌強市之路。柯橋區工商局針對輕紡城“二次創業”中遇到的新課題,把市場品牌發展戰略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加快市場轉型升級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提出要賦予輕紡城市場更多的無形資產,實現市場共享式發展。至今,市場先后被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版權局評為全國首批誠信市場和全國首批版權保護示范單位。為增加集聚效應,工商部門加大對市場單元的品牌建設,在引導創建各類商標、開展守重評選等基礎上,創新推出市場誠信經營戶、知名商號、花樣保護等10多項先進評選,旨在賦予中國輕紡城企業更多的無形資產,加強對企業品牌的規范管理和依法保護,積極融入“輕紡城”大品牌建設,促進中國輕紡城大品牌整合集聚,助推專業市場轉型升級。
以品牌促繁榮,通過品牌提升增強市場影響力。近年來,中國輕紡城先后榮獲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全國誠信市場、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全國版權保護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品牌累積效應使市場整體吸引力產生了質的飛躍。以創意促繁榮,通過以花樣為主要內容的創意智力成果轉變成市場的重要生產要素和基本資源,推動了市場由“低價式、數量式”競爭向“品牌化、差異化”競爭轉型,提高了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創新促繁榮,通過走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路線,跳出低端制造殘酷競爭的怪圈,全面分享高端市場盛宴。市場內80%以上的企業已經或開始轉向技術創新、時尚創造和產業鏈的整合,專注于自主研發與強勢營銷,競爭力日漸增強,產品產銷兩旺。
業內人士認為,交易額再創歷史新高,與輕紡城經營戶轉變經營模式有很大關系。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新市場招商隆市力度增強。隨著網上輕紡城、輕紡城虛擬市場平臺建設的不斷推進,網上成交量穩步增長。紡織品交易競爭激烈,如何節省成本,提高貿易效率成為突破口。部分布業公司加大創意面料研發,附加值較大眾產品有所提振。在當前宏觀經濟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中國輕紡城市場群實現了持續繁榮,至目前,經營戶品牌效應顯現,市場內80%以上的企業開始轉向技術創新、時尚創造和產業鏈整合,競爭力日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