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買皮衣不用再趕到海寧去了,家門口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皮衣。”昨天下午,在中國輕紡城皮草皮革市場,柯橋市民盧女士試穿了幾件新款皮衣后,滿意地買了單。
隨著新年的臨近,柯橋皮草皮革市場迎來了一波銷售高峰,每家店鋪都是顧客盈門。“工作日人還算少了,雙休日就跟超市一樣熱鬧。”一家店鋪的老板從吃完午飯后就沒歇著,他告訴記者,店里生意不錯,早上剛從海寧送過來的6件皮大衣,這會已經只剩1件了。
海寧和余姚一直是全國的皮草皮革采購基地,柯橋市民也經常慕名前去采購皮草皮衣等服裝。今年10月19日,中國輕紡城皮草皮革市場開張營業,從最初的50多家商戶很快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家,市場的發展引起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一開始我們也有遲疑,柯橋會不會有人買單?”“圣地保羅”在海寧銷售皮衣已有16年了,經營戶鄒海濤坦誠自己初來乍到時也曾疑慮重重,但柯橋市場的潛力給了他信心。開張兩個月來,交易量節節攀升,鄒海濤計算了一下,僅上周,他就銷售了150多件衣服,還迎來了不少批發商。
因為銷售紅火,在海寧擁有生產工廠的鄒海濤還專門為柯橋市民“量身打造”合適的皮衣。“經過我這段時間的觀察,柯橋的女士不喜歡傳統的長款皮衣,而喜歡膝蓋以上的中長款式,所以我就在原先的款式上進行改版,這一改效果很明顯,中長款的皮衣成了我們店里最暢銷的款式。”鄒海濤說。
除了款式要時髦,價格也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素。據了解,為了減輕商戶的經營成本,促進市場繁榮,市場業委會以較低的租金集體出租給皮草商戶。有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以“皮爾卡丹”這家商戶為例,6間門面加起來有200平方米左右,每間年租金才1萬多元,總共只要8萬多元。而這樣大小的門面在海寧則至少要六七十萬元。租金便宜了,成本就下來了,價格也就有了優勢。
“市場才剛剛起步,接下去會越來越好!”市場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認為,皮草市場開業不僅滿足了柯橋市民的購物需求,更填補了中國輕紡城的“空白”,成為柯橋的又一個“購物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