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細纖維PU合成革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華峰超纖、同大股份近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股價均于近期創下一年新高。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在排污治理環保政策的重壓下,環保不達標的真皮、合成革企業將逐步關停,落后產能逐步被淘汰,在此過程中兼具環保、性能和價格優勢的第三代合成革發展前景被看好且有向寡頭集中的趨勢。
合成革行業景氣度整體表現平平,超纖革市場未來提升空間大
多位業內人士均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合成革行業屬于充分競爭型,行業景氣度自2011年進入低迷期,2013年更是在多重環保政策重壓之下,小企業日子更加艱難。
但多位業內人士均認同,在合成革行情低迷的大環境下,第三代合成革的銷量表現是一枝獨秀,不過上市公司未透露具體銷量數據。據悉,人工制革分三代產品,PVC人造革、PU合成革、超纖革。超纖革被認為是合成革的朝陽產品,此外作為真皮的最佳替代對象,有望充分享受真皮退出留下的市場空白。
海通證券分析師張瑞、曹小飛發布的研報顯示,雖然超纖革近幾年快速發展,但其在整個合成革的消費量占比仍然較小,“預計未來超纖革的增速仍將遠快于合成革整個行業的增速,超纖革在合成革的消費占比仍將繼續提升”。
據悉,超纖革與普通PVC革相比,其內部結構、外觀質感都非常接近真皮,但價格只有真皮的1/4-1/5,2005-2010國內超纖革消費量增速在35%以上,其增速遠高于合成革行業約13%的復合增速,目前超纖革在合成革的消費占比不足5%,未來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上述海通證券分析師亦表示,假設未來超纖革在合成革消費占比中提升至20%,以年消費35億平米合成革計算,則超纖革的消費量將達到7億平米/年,而目前超纖革消費量在1億平米/年左右,未來提升空間仍非常之大。
超纖革行業初顯寡頭集中趨勢,華峰超纖獨占鰲頭
超纖革行業經過三年整合期,華峰超纖、同大股份、禾欣股份、雙象股份四大超纖革企業已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產能占總產能 60%左右,小企業無規模效益將趨于被淘汰境地,說明目前超纖行業格局正朝著寡頭壟斷趨勢。其中,華峰超纖兼具產能、創新、盈利等優勢。
截止發稿,華峰超纖是國內第一超纖龍頭企業,產能快速擴張,2012年其國內市場占率在10%以上,是國內第一大超纖革廠商;2009-2013年公司產能從900萬平米/年增長至2880萬平米/年,預計2014年底公司產能將達到3600萬平米/年,產能領先于其他企業。某上市公司內部人士以及一位不愿具名的合成革經銷商均抱怨稱,華峰超纖依仗自己的產能優勢,善于打價格戰;產能較小的企業在和華峰超纖的對抗當中很難占據優勢。
除了產能優勢外,超纖革總產能位居第二的同大股份內部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還坦言道,老產品競爭過于激烈,因此企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于超纖革新產品的研發能力。華峰超纖內部人士回應稱,公司已逐漸放棄運動革市場,并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近期華峰超纖并透露,公司接下來將拓展超纖皮革的應用范圍,新領域新應用正在逐步放量。
華峰超纖此前表示,公司研發的超纖革新產品,能解決了真皮中常見的刺激性氣味,甲醛、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因而迅速得到客戶的青睞。
在合成革整體較低迷、超纖革景氣度回升的背景下,華峰超纖業績亦保持著較好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其凈利潤仍有18.42%的同比增速,不過,同行業的同大股份、禾欣股份、雙象股份均同比下滑。
A股市場僅華峰超纖及同大股份以超纖革為主營業務;禾欣股份、雙象股份兼營其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