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工商局委托遼源市工商局對標稱福建、廣州、浙江、山東等省的38家企業生產銷售的兒童服裝、成人服裝進行了抽樣檢驗。本次商品質量抽樣檢驗依據FZ/T 01053-2007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GB 18401-2010(B類技術要求)國家紡織品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 22849-2009針織T恤衫;GB/T 8878-2009棉針織內衣以及產品所標稱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重點檢測了纖維成分、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等指標,56組樣品中有34組樣品被判定不合格,不合格率為60.71%(工商部門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檢測結果不代表市場流通商品的總體質量水平)。
主要問題:
據了解,本次抽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以及pH值不合格。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纖維含量是反映產品面料、填充物品質的重要參數,它是生產企業向消費者明示產品成分的最直接的方式,是消費者選購蠶絲被的重要參考指標。但在這次抽查樣品不僅使用了帶有誤導性質的不規范纖維名稱,而且商品纖維成分及含量聲稱與實際測試結果也存在不符問題。
同時,色牢度不合格仍然是一個大問題,色牢度不合格,除了影響美觀以外更重要的是對身體健康不利。色牢度差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碰到水、汗水,或者小孩的唾液,其織物上的染料或顏料可能溶入到汗水或者唾液里,則染料或顏料中的分子和各種成分離子等都有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會使人感覺到接觸的部位瘙癢,嚴重的時候會起紅斑、丘疹等,會導致接觸性皮炎,從而危害人體皮膚的健康,更嚴重者甚至會通過相應的生理反應有可能使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 (DNA)發生結構與功能的變化,成為癌癥的誘發因素。而嬰幼兒皮膚尤其嬌嫩,身體抵抗力也比較弱,健康更容易受影響。
另外,pH值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嚴格管控的紡織品基本安全指標之一。當紡織品pH值超標,呈弱堿性或強酸性時,就會破壞皮膚的弱酸性物質,致使人體皮膚受到刺激而引起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要求標稱基本安全技術要求達到B類要求的產品pH值必須在4.0~8.5范圍內,標稱達到C類要求的產品pH必須在4.0~9.0范圍內。
消費警示:
針對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發現的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門已依法責令相關經營者采取下架處置,并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進行查處。吉林省工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服裝等商品時應注意:
首先,應盡量到一些規模比較大、且有一定信譽的正規商場或超市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商品;同時,要注意查驗看清商品吊牌和水洗標所標注的情況,服裝商品吊牌若顏色不一致或存在涂改或另外加貼現象的要慎購;而購買商品后,不要忘記索要發票、憑證或購買小票,并將這些憑證保管好,以便出現質量問題時投訴有據;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商品有質量問題,應注意保留好有問題的商品及包裝盒,同時帶好發票及有問題的商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索賠;若發現假冒偽劣、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可撥打12315電話或直接到當地工商(分局)所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