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純棉紗整體走貨量不大,廠家擔憂情緒加重,個別大型企業降價拋售產品庫存。受此影響,部分企業下調常規品種純棉紗報價,部分廠家雖堅持原報價,但實際成交商談空間加大。高支紗走貨緩慢,訂單情況不佳,局部地區部分品種報價小幅下調。目前純棉紗廠家多積極順價走貨,利潤十分有限,冀魯豫部分企業反饋,7月13日,河北高配C32S報價25000-25500元/噸;山東高配C32S報價25000-25600元/噸;河南鄭州緊密紡(細絨棉)JC50S報33000元/噸。
進口紗價格重心趨穩,因印度等地棉紗進口成本高企,貿易商利潤微薄,購銷兩不旺。據青島港棉商反映,截至7月14日,高配C21支進口A級港口自提價23000-23200元/噸,與上周持平。國內外棉紗價格差950元/噸,與上周基本持平,貿易商利潤微小,供應量依舊偏少,而國產紗購買成本有所下降,更使得布廠對進口紗的需求力度逐漸變小。截止目前,估計我國主港口進口紗庫存依舊維持在6.5-6.8萬噸,產地以印度、巴基斯坦及其他西非、中亞等國為主。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棉花目標價格細則不明,但棉花現貨降價刺激成交,布廠生產利潤薄弱,可見棉紗產業的上游、下游均給紗價添加下行壓力。紡企目前的開工率持續下滑,7月以來,3、4成企業供應的棉紗品種減半,紡企流動資金狀況時有惡化。未來我國棉紗價格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如果紡企流動資金良好,原料和產品的動態庫存有繼續做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