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個時候,廣州海珠區鷺江的服裝廠里,擠滿了工人,開足馬力,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而今年的景象與去年相比卻是冰火兩重天,部分工廠被迫關停。
“去年賺了120萬,今年已虧30萬”
來自湖北的陳先生,15年前就在海珠鷺江開了服裝廠,前幾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賺30萬左右。今年賺不到錢,無奈之下,陳老板只能把兩個孩子送回家上小學,這樣一年的花銷起碼可省三萬元。
“雖然這幾年業態都在下滑,但今年的下滑速度特別明顯,大部分工人賺不到錢,都選擇回家,廠里現在出現有訂單沒人做的現象。”陳先生說。
開廠有3年的秦老板也感受到了這股濃濃的“寒意”,“去年還能賺一點點,今年的情況很不樂觀。”他的明暉服裝廠里,平時有30人,20來個固定工人,10個流動工人,但到訪時工廠里一個工人都沒有,設備都在閑置。秦老板說,因為沒活干,工人都在宿舍里休息,有起碼60%的工人回家了。秦老板算了筆賬:“員工宿舍一間房一個月要1000多元,我們租了10間房,一年下來這里都要10多萬。”而廠房、設備、宿舍、工資等等投入,一年下來要70萬~80萬。
“去年我的服裝廠還有120萬的利潤,但今年,我大概算算已經虧30多萬了。”來自湖北仙桃的高先生說,按照往年經驗,農歷年開春后會是服裝業生產和拿貨升溫的階段,到五一節前,夏裝的高峰會出現,是上半年的賺錢時候。但今年整個行業出貨量都不行。
市區房租貴 工廠退守郊區
“今年夏裝不好賣,往年這個時候工人都是加班的”,生意不好做,在流花商圈做了9年生意的福建人蔡女士,把200人的工廠從海珠鷺江搬到了洛溪。市區昂貴的租金,讓很多處在困境之中的制衣廠老板不得不“知難而退”。中大布匹市場附近是集中的制衣廠片區,海珠區康樂村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5、6月份有不少制衣廠退出,其中租金是關鍵原因。
“這邊淡了,但龍潭、臺涌那邊卻旺了一些,隔了一條廣州大道,(租金)就差了一大截啊!”康樂村委介紹,目前幾個服裝加工的集散地有著明顯的租金(包括廠房、宿舍)等級差,中大布市附近的康樂、鷺江等地最貴,其次是廣州大道南以東的墩和、臺涌、龍潭、石榴崗等地區的“城中村”;再接下來才是番禺,目前很多制衣廠流向番禺化龍、羅村等地。康樂村負責人表示,中大布匹市場附近的核心區有明顯的工廠關停現象,但目前接手的人也有不少,處于“換手“階段。
廣東福建一些制衣廠倒閉
一些商戶認為,今年夏裝銷售不好是因為夏天來得比較晚,出貨慢了,此外,電商的沖擊也有影響。不過一位服裝批發市場的負責人認為,今年夏裝銷售不好主要是經濟大環境造成的,流花商圈還受到了5月份火車站那起“治安事件”的影響。
“廣東一帶以及福建那邊非常多制衣廠倒閉,因為前面的銷售端賣不出去”,他表示,不僅低端服裝受沖擊,高端的服裝也受影響,“就看今年下半年經濟能否穩住了,如果能穩住,明年上半年應該會有起色”,目前國家領導人外訪都穿國產品牌服裝,因此他對服裝內銷很有信心。
業內聲音:騰籠換鳥“退場”正常
廣州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鄭宏認為,造成目前的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棉花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負擔加重;二是廣東實行“騰籠換鳥”,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其他地區遷移,廣州地區出現制衣廠“退場”是正常的;三是外部經濟不景氣,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出口的增速放緩。
吳鄭宏說,現在增速雖然放緩,但是不是停止增長了,只是增速沒那么快了而已,“‘衣食住行’衣為首,服裝是剛需,不管怎么樣,這個行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不過有人退出,也總會有人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