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難做!边@成為張麗(化名)春節期間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在溫州做了十余年的鞋業生產加工生意,可以說見證了溫州這座“中國鞋都”從快速崛起到當前洗牌轉型的整個過程。
在全國鞋業中,溫州的地位舉足輕重,其規模、數量首屈一指,奧康、康奈、意爾康、紅蜻蜓、蜘蛛王、日泰等知名品牌鞋企均誕生于此。據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最新數據,2013年,溫州鞋革行業共完成了工業總產值852億元,這相當于溫州全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18.48億元總產值的五分之一。
不過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返鄉,土地、能源、環保等生產要素成本的疊加影響,溫州不少鞋企舉步維艱,部分鞋企向東南亞,或河南、江西等內地省份外遷。盡管如此,對于張麗這樣的個體企業主而言,眼下最關心的是鞋廠的庫存問題。
皮棉鞋滯銷
溫州西郊,一個名為雙嶼的小鄉鎮,有著“中國鞋都”之稱,雙嶼更成為鞋的代名詞。
走在園區的主干道上,兩側都是密集的鞋廠。據園區管理人員估計,雙嶼大小鞋廠約4500家,高峰期這一數字曾接近6000家,從業人員達35萬。
“童鞋48元、皮鞋98元”,在不少鞋廠前,就地擺放著低價處理的鞋子,從標價來看,這些新潮的鞋子售價比外面鞋店便宜不少!澳苜u一點是一點”,駐場的一位負責人稱,這些都是庫存鞋子,公司棉鞋都還沒有賣完。
張麗的鞋廠位于雙嶼鞋都二期,令她頭疼的也是庫存問題。最近,關于溫州品牌鞋企皮棉鞋在國內市場嚴重滯銷、大力度促銷的消息不斷。
張麗的庫存焦慮并非個例,奧康國際旗下的奧康皮鞋是目前男鞋市場最為暢銷的品牌之一,其在2013年中期財報中亦指出,2013年,對于鞋行業來說,是面臨較大挑戰的一年,消費市場不景氣,消費者信心呈現下滑態勢,電子商務、購物中心等新零售渠道分流消費群體,鞋行業整體出現增速放緩、庫存增加、效益下降的局面。
張麗坦言,自己公司2013年的棉鞋銷量,只有2012年同期的六成。
徘徊前行
與張麗的鞋廠主要立足內銷市場不同,溫州市長發祥鞋業有限公司主要做出口貿易,眼下的行業庫存困境也給這些外貿鞋廠帶來啟示。
據溫州鼎力品牌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周劍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雙11”后至今,全國各類鞋業實體店鋪關了約7000家。目前,鞋類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以淘寶為例,2013年“雙11”360億元的銷量背后,可能剩下了800億元的備貨,其中約有300億元是鞋類產品。
就溫州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其生產數量約占全國的25%。如果這些庫存無法處理,一方面將影響當地鞋廠的資金回流,另一方面這些庫存到了來年,色澤等都會變差。
實際上,鞋類產品一直是溫州乃至浙江傳統外貿商品的支柱之一,而如今溫州的鞋業發展似乎陷入了徘徊的狀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溫州鞋革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830.8億元,同比增長6.51%;2012年為832億元,同比增長了0.21%;2013年,工業總產值為852億元,同比增速為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