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在故宮博物院珍藏了將近300年的稀世珍寶,在蘇州有了“姐妹篇”。這件名為“彩織西方極樂世界圖軸”的宋錦作品,在清代乾隆年間,由蘇州織造局根據宮庭畫家丁觀鵬的畫圖為藍本織成,舉世僅此一幅,一直封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庫房里。經過長達5年的研究和制作,昨天,我國唯一的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宣布正式完成這幅稀世珍寶的“姐妹篇”,再現了“西方極樂世界圖軸”所呈現的絲綢藝術巔峰水平。
宋錦源于春秋,形成于宋代,輝煌于明清,是中國絲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蘇州特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蘇州宋錦以其精湛的技藝、典雅的圖案色彩、古樸高貴的藝術魅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中,完成于清代乾隆年間的“西方極樂世界圖軸”更是稀世珍品,也代表了宋錦藝術的最高水平。
再現“西方極樂世界圖軸”,是錢小萍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就是想通過再現這件稀世作品,從中挖掘、研究和傳承古代絲織物中的科學、文化與藝術,為絲綢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點事。”2009年,錢小萍的這一設想,得到南京云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的支持。雙方達成協議,成立由以錢小萍總負責、由南京云錦研究所技師組成的研制小組,聯手制作這件作品。
制作這件宋錦作品,難度極大。“這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難、挑戰最大的作品。”76歲的錢小萍坦言,她并沒有看到原件,手中僅有關于這件作品的歷史資料記載——原件圖軸長4.48米,寬1.96米。它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安排了278尊神態各異的佛像,分成上段、中段、下段,整個畫面祥云繚繞、宮殿巍峨、寶池樹石、奇花異鳥,畫幅邊飾及上下裱首和綬帶裝飾均一氣呵成,極其富麗堂皇。
沒有親眼目睹過原件,織造工藝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又怎么完成絕世巨制?5年間,錢小萍僅憑歷史圖稿和多年的創作經驗、設計技巧,從原料組合、經緯密度、組織結構、紋制技術,到裝造工藝和上機工藝等方面,反復構想,無數次改進,研制出全新的宋錦“西方極樂世界圖軸”。
昨天,記者在錢小萍宋錦大師工作室看到,被成功再現的宋錦“西方極樂世界圖軸”,寬1.5米,長2.56米,有數十種彩色絲線顯花,結構精細、層次豐富,美輪美奐。
業內人士評價說,這件宋錦作品的再現,既是我國挖掘、研究、傳承古代絲織物文化、科技、藝術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也彰顯了當今蘇州絲綢藝術的世界巔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