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尚潮流的不斷演進,對于服裝的選擇,人們崇尚的元素不再僅僅簡單停留于時尚的款式設計和奪目的色彩。對于提高生活品質的追求,讓更多的人在挑選成衣時會更多的關注面料的質地。事實上,在高級成衣領域里,面料一直是關鍵,而那些經典款式長年暢銷的秘籍也在于堅持使用上等材質。好的衣服80%取決于面料質量,好面料能為品牌留住更多客戶,這已是行業普遍的共識。
一塊好面料如何而來?經緯之間如何融市場需求、流行趨勢、關鍵技術于一體,又如何做到“技術”與“藝術”的雙重平衡來實現其高附加值?無疑,只有優秀的面料設計師才能賦予這一切。除了技術專長、創意理念,對流行色彩、藝術風格、圖案與色彩搭配、市場調研、品牌策劃、產品推廣的精準把握,以及對下游產品需求的快速反應等各個方面的水準,都是一名優秀面料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水平和能力。
服裝設計師們通常要比消費者們更知道面料的意義,好的面料能激發服裝設計師的靈感,只有優質的面料才能把服裝設計的理念更好地展現給消費者。為此,對上游面料設計師的期待不言而喻,而這些期待又是什么呢?在不久前舉辦的“2013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評審會”上,采訪了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產品事業部主任謝方明,以及在國內具有極高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幾位專業設計師,試圖透過專業評委的視野來剖析國內紡織面料設計師的現狀、探解提升之路。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產品事業部主任謝方明:面料設計師要注意色彩的運用與和諧搭配
我國紡織企業的面料開發和設計能力總體還比較薄弱,設計開發上多為對國外樣品的模仿,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品牌。面料設計在國內目前的情況是分企業的。一般做外貿的面料公司會更注重設計,對面料的研發和投入也會比較高,因為國外的客戶對這方面要求較高。而國內單純做加工生產的面料企業,在面料設計方面的發展不佳,重視程度也不夠,而面料設計僅停留在材料的開發上是遠遠不夠的。
再說面料設計師,我們國內的面料設計師同國外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國外的面料設計師,一般而言都是搞藝術和設計出身,他們同博物館、藝術館等各種時尚、流行的東西貼的很近。而國內的面料設計師,一般是搞技術出身,他們更擅長于面料色牢度、穩定性等技術方面的問題。
在這里,我想提一點對面料設計師的建議。面料設計師一定要注意面料色彩的運用與和諧搭配。這非常重要,因為對于面料的下游用戶和終端消費者來說,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色彩。
Stylesight 總編 Sophie:面料設計師要考慮產品的終端應用
在歐洲,一個面料設計師不是只做設計工作這么簡單。對下,他要同服裝組進行溝通,了解終端應用的感覺和要求;對上,他要同機器組進行協作,告訴機器組設計師們需要怎樣的感覺,機器組應該怎樣從技術層面進行配合。而且,歐洲的面料設計師們在進行一款面料設計時,考慮的最多的就是這款面料穿上身到底是什么樣子,它的市場行情會怎樣,因此也就會反復多次的進行嘗試,如經緯線的搭配等等,來達到自己最滿意的效果。
而在中國,情況則不同,面料設計師在進行一款設計時,經常就是一次性工作,沒有想到市場應用,忽略了消費者的終端需求。這是中國面料設計師現在最為缺乏的東西。
至于原因,我想也是多方面的。在意大利、法國這些走在時尚前沿的國家,每一位設計師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就很多,老師和父母會帶著孩子去看各種展覽、演出,包括旅行,這些都是社會這個“時尚課堂”可以給予孩子們的。成為專業的設計師之后,這些人每年則會去紐約、倫敦、米蘭等城市,觀看走秀、參加展會,來豐富自己對藝術的認識。
以純集團有限公司采購中心總監 謝青:一款好面料應能應萬變
從今年的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情況來看,中國的面料設計同前幾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同世界頂尖面料的差距在逐步縮小。但是在面料的設計方面,國內的設計師確實還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牛仔面料的設計還需更多的突破、增強時尚感、注意到面料與洗水方式的結合等等。
在我看來,雖然中國的面料設計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國外相比,中國的面料設計師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國內的面料設計師通常起步較晚,只懂得同自己工作崗位相關的一些業務,而國外的面料設計師一款面料可以用在幾十款服裝上,比如ZARA、優衣庫,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國的面料設計師就應該多學、多看、多了解,不斷汲取來自外部的營養,幫助自己在面料設計方面不斷的推陳出新。
EACHWAY(藝之卉)時尚集團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 趙卉洲:面料設計師需要拓寬國際視野
今年的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上,中國的面料設計師們拿出了具有較高水平的設計作品,在色彩方面,更為豐富,在手感方面,更具有爽滑感、精密度也更高,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代表了中國的面料設計水平。
同時,也必須地承認,國內的面料設計師在設計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一款面料的設計當中,沒有體現出終端應用的成分,這就會讓下游困惑,這款面料可以用來做什么?另外,有些面料的色彩雖然明亮,但是在趨勢感方面,還很薄弱,沒有結合社會和季節的大環境來進行色彩方面的設計。而國外面料的設計就在色彩方面非常大膽,創意十足。
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就在于國內外的面料設計師在思維和視野上存在差距,這也是國內面料設計師的短板和軟肋所在。
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研發經理 劉銳:面料設計需要結合客戶需求
作為一個從事運動類面料開發的研發人員,對于運動面料,我有著自己的感受。現在的消費者,在購買運動服裝的時候,看重的是其視覺上的沖擊力以及功能性的設計。紋飾變化較多、花樣花式豐富,那它自然吸引人;吸濕快干、柔軟舒適,那它也會吸引人。
我國運動面料設計在傳統的風格下,呈現出日趨多樣性的變化,對于類似李寧這種品牌公司來說,是有好處的,消費者更加愿意為設計掏腰包,這在滿足消費者消費需要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盈利。
但是,同國外的差距也是切實存在的。國內的面料設計領域細分不夠,同質化現象嚴重,在開發設計中,缺少方向,沒有定位,開發出來的面料產品常常與下游的終端運用產生脫節。但是國外則完全相反,面料設計師們都是在針對終端客戶進行有意識的設計嘗試,屬于有了目標和想法才會去做的那群人。
Havens Consulting設計總監 金田:想象力永遠是面料設計師的創作源泉
我7年前就來到中國這片紡織熱土,并一直都在關注著中國紡織行業的一舉一動。作為身處紡織服裝領域中的一員,在多年的工作過程中,我也有了自己對于面料設計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在中國,面料設計師近幾年的作品很有意思,創造力體現的比較明顯。但是,有的面料設計師設計出來的僅僅是面料而不是衣服,換而言之,從這些面料身上,看不到成衣的身影。在中國,面料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顯然還是兩個獨立工作的人群,在上下游的溝通上還有一定的欠缺。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的面料設計師已經認識到了其問題的所在,很多面料設計師會問我,“這款面料應該怎樣設計”、“面料設計應用方面應該注意些什么”等等。這是好的開始。
我想對中國面料設計師們說,設計師需要的是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參加各種學習與培訓,才能保持設計的靈感與活力。
上海標頂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武學凱:設計,即表達
如果你要問我設計是什么,我會告訴你,設計就是一種表達,對于面料設計師來說,也是一樣。從生活中去發現靈感與需求,把這些體驗和感受性的東西,運用到面料之中變成設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上,我見到了不少好的作品。設計師們從最初靈感,到最后呈現,運用的是自我的思考與設計,體現出了巨大的進步。
如果希望更好更出彩,我也想給中國的面料設計師說一些自己的感受,多交流、多碰撞、多表達。國外的設計師因為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已經走在了國內面料設計師的前面,想要迎頭趕上,就需要更多的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獲得有益于自己創作的靈感。
紡織面料設計師培訓正當時
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的舉辦,可以說是為我國面料設計人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舞臺,14年的大賽可以說見證了我國面料設計師的不斷進步。與此同時,我們也從賽事中看到,國內的面料開發與設計能力總體還相對薄弱,面料設計師的自主創新與設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而這也在向行業內外傳遞著一種訊息:面料設計人才資源的稀缺已經成為事實。在現實面前,要滿足國內紡織面料服裝行業對優秀面料設計師的迫切需求,專業的紡織面料設計師職業教育培訓已是則迫在眉睫。
據了解,紡織面料設計師職業資格是2007年4月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頒布建立的新職業,即培養能夠根據消費市場需求及流行趨勢變化,進行紡織面料色彩、圖案、織紋、質地、功能、風格等設計的人員。職業等級劃分為高級紡織面料設計師、紡織面料設計師、助理紡織面料設計師、紡織面料設計員。專業方向分為機織物設計、針織物設計和圖案設計。通過這一新職業,將會深入推動紡織面料設計領域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提高紡織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認知和重視。
謝方明表示,面料設計師的職業培訓、專業設計人員隊伍的打造對行業提升競爭力意義重大。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作為此項工作的一個推動者,一直都在舉辦各種相關的培訓、交流和評選活動,幫助我國的面料設計師們提升產品設計能力、拓寬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如“紡織面料設計師職業資格培訓”、“紡織面料設計師考評員培訓”、“全國十佳紡織面料設計師及培養單位評選活動”、“金梭獎”評選,以及組織面料設計師赴歐洲、韓國等國家采風考察等等。“行業需要發展,面料設計師也需要進步,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專業培訓活動的舉辦,可以加強他們在時尚、創新方面的意識。面料設計師,需要同服裝設計師在工作方面進行對接,我們也在為這種一對一的對接努力。”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確實在不斷的推動面料設計師的培訓工作,我個人覺得很好,也很支持。尤其是基地企業的培訓活動,把有相同價值觀的設計師和企業聚集在一起,給了設計師們很多商業發展和開眼界的機會。”趙卉洲說。
武學凱也表示,設計師參加培訓是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一個過程,意義重大,他本人也是經常參加國內外的各種培訓。“我參加的培訓不僅僅是紡織這個行業內的,還有很多關于宗教的、藝術的、時尚的,在我看來,這些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培訓,而變成了一種交流,思想與靈感的碰撞,我覺得,成功的培訓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
而Sophie和金田兩位來自國外的設計師,也表達了面料設計師培訓的重要性。兩位都表示,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日本,對于面料設計師的培訓都開展的比較早,而且很成功。“舉個例子,在日本,無論是對于染色溫度的設定還是對于染法的思考,都是設計師們在培訓交流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金田說。Sophie則補充道,對于設計師來說,多出去轉一轉、跑一跑,各種展覽、音樂劇、舞臺劇,甚至旅行,都是最好的培訓,因為社會是個生動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