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昌是一家有49年歷史的玩具生產企業,從生產塑膠玩具到電動玩具,再到比例模擬玩具,直至如今的高頻無線電控制技術玩具,從貼牌加工到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從OEM到ODM再到OBM,龍昌的一次次“破繭化蝶”,在東莞玩具業頗具代表性。
其實,在龍昌,更讓人欽佩的,還是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研發實力。龍昌投入巨資打造了行業性創新平臺,即龍昌智能玩具技術研究院,從而帶動12家玩具龍頭企業組成聯盟,將物聯網技術引入玩具研發生產,并取得了2.2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益。陳育川說,他們的產品技術已領先國際水平一至二代,普通企業“就是想抄,也抄不了”。
我們常常提到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到底轉的是什么型、升的是什么級,也許龍昌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詮釋。
見聞一:政策紅利變紅包
在廣東東莞檢驗檢疫局采訪期間,該局上下正在忙著一個開創性的課題——對企業利用國家相關政策的措施進行梳理,擬設計、描畫、打造出一張服務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線圖。其目的正如該局局長、課題組組長譚建明所說:“要將‘政策紅利’變成實實在在的‘紅包’,交到廣大企業手中。”
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在促進廣東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動作頻頻,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并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廣東檢驗檢疫局在操作層面大膽先行,搭建服務平臺,大力支持廣東省加快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這一切,最終都在東莞落地了。目前,東莞局從政策升級、質量升級、技術升級、服務升級多方面發力,龍昌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們創新質量監管模式,推動符合加工貿易企業實際的分類管理和合格評定體系,增加AA類企業分類,使37家加工貿易企業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檢驗監管;創新企業升級發展所需進口成套設備監管程序,實行口岸檢疫、使用地查驗的模式,從企業申請到實施檢驗原則上不超過3個工作日;簡化企業轉型升級手續,在產品型式試驗、質量許可和注冊備案等環節直接認可原報告及原結果;為100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企業定制“一廠一策”幫扶方案,向16家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派出質量監管聯絡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見聞二:從無先例變可行
今年4月,一封來自東莞市玩具協會的感謝信,遞到了廣東局局長李延輝的案頭。信中寫道:“在你們的幫扶下,2012年東莞玩具出口再創新高,達30億美元,比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最高峰還增長了41.3%。”
該協會常務副會長陳祥說,東莞局每年都舉辦宣傳國外最新技術標準要求、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培訓,特別是爭取到國際性的中美歐玩具研討會和中美玩具研討會在東莞召開,給他們創造了與歐美技術標準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從玩具廠轉型到攝像器材生產廠,高偉光學電子韓方理事姜秉善說:“我們的設備屬于全球首次使用,連韓國三星都沒應用這項技術。”
為引導更多的企業從單純的“加工車間”賺加工費,轉到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走向質量升級、產品升級之路,東莞局選取以加工貿易企業為主體的玩具、家具、服裝、燈具四大傳統優勢行業,對行業質量狀況進行深度分析,編制產業質量報告,為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作為服務加工貿易企業的主要載體,以東莞局綜合技術中心為依托的廣東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廣東唯一不以產品為界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評價服務、培訓服務、技術支持和檢測服務。該局副局長、平臺負責人陳斌說:“我們目前著力挖掘企業自身質量控制能力,讓他們的技術創新能力慢慢積累,儲備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質的轉變。”平臺與松山湖、大朗等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簽訂了《合作備忘錄》,2012年為近500家企業提供了3000多批次的優惠檢測服務,減免檢測費用達180萬元。
見聞三:管手管腳變提效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政府部門角色如何定位?如何管好該管的、放手該放的。作為監管部門,東莞局從“一日游”貨物的便捷通關模式,到開展入境貨物的入區檢驗、出區核銷作業模式,到創新物流車輛當天入區當天出區的專項服務模式。檢驗檢疫、海關、外經貿部門與政府聯合,以加工貿易管理服務平臺為依托,通過政府層面上的大統籌和大協同,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體制機制限制,實現了對加工貿易企業的跨部門聯合管理。如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企業簽訂合同需向外經貿、海關、檢驗檢疫3個部門依次進行申報、審批和備案,如今,通過平臺可一次錄入,24小時不間斷在線申報,最快20分鐘即可完成審批過程。
東莞創機電業報檢員葉沛華講述的故事,涉及為貨物出口復進口和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問題。目前,他們已由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到獨立法人的外商投資企業,從“香港一日游”變為“東莞一日游”。百業國際物流的轉變,體現了從單純的貨物貿易轉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并重的過程。其打造的全供應鏈,尋求除了銷售終端在國外,生產、加工、倉儲等所有環節均在國內完成。
如今,1萬多家東莞加工貿易企業在市場的大海中以各自的方式,演繹著轉變的故事,人們期待,精彩還將繼續……